当前位置:小书屋>都市言情>全音阶狂潮> 第一二五五章 第二交响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二五五章 第二交响曲(3 / 4)

乎唱圣咏唱得忘我,连指挥也沉浸在宗教音乐里摆弄自己的肢体,可是突然,连立新醒过来了,果断甩出手势,严阵以待的扬琴组就一起开工了。

不知道是旋律和声搭配得好还是扬琴本来就跟小提琴很般配,在圣咏中响起的中华民乐的独特代表性音色之一,没让人有突兀的感觉,观众席上的人好像都没有一点不适,但是有意外和惊喜。

其实何沛媛的担心有点多余,陶萌就算在现场也多半听不出扬琴是用《绽放》里的旋律素材亮相,作曲家还是进行了一些发展变化再组合的,只是情感色彩没多大变化,可能会让熟悉《绽放》的人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

扬琴响起后,第一小提琴组的十个人两个两个地停手,圣咏逐渐停歇,感觉是把主角让给扬琴,让扬琴用《绽放》的素材作为动机演绎出接下来几个小节越来越鲜明却始终简单的旋律,这里的扬琴的色彩表现其实是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传统的,似乎只是把扬琴当成了一种简单的打击乐来用。不过毕竟是交响曲,不能一直简单下去呀,在扬琴的主角地位得到了确定后,铜管开始工作了,定音鼓也开始轻轻敲,然后大提琴组也加入。

扬琴也就当了八个小节的主角,然后就从谱面消失了,但是音乐上并不会让人觉得突然,一切都顺理成章的感觉,而此时乐曲也就过度了一个新阶段,多声部集体运作,有交响乐团的感觉了。作曲家在这儿并没搞出什么新鲜,反而会让同行第一时间想起佛莱芒乐派和勃艮第乐派,接着就是朝世俗音乐发展过度,作曲家的意图非常明显,这就进入文艺复兴时期了。

作为一个专业学院派作曲家,要模仿一下特定时期特定流派的风格不应该有很大难度,好在杨景行在这里用不长篇幅模仿或者致敬了诸多作曲家的路数,显示出了比较强的归纳融汇能力,应该不至于让人质疑天才江郎才尽了。

乐曲已经开始四分多钟了,比中世纪要丰满复杂一些的文艺复兴时期也眼看走到尽头了,在一个让人难以察觉的转折点,干坐了好久的琵琶组集体拨弦,但是琵琶的亮相没先前扬琴组那么清晰抓耳,在多组乐器中甚至显得有点无关紧要,大部分听众也不会惊喜意外了。

不过杨景行不敢得罪闺蜜的,所以没两个小节之后,琵琶就要凭借旋律和节奏脱颖而出了。喻昕婷肯定听得出琵琶是用《宁静》的素材在乐团中快速取得主角甚至主导地位,但是旋律音符虽然没怎么变,色彩却已经完全不是《宁静》了,琵琶的和声和弹奏的节奏都跟新世纪感觉的钢琴版《宁静》大相径庭。宁静了还怎么主导?所以这里的琵琶从一开始的不起眼很快就变得简直有了点《十面埋伏》的感觉,而且是四把一起,简直气势逼人。

可是琵琶的命运也跟扬琴一样,没风光一会就消失了,而且是陡然消失,简直有点突兀了。好在其他声部没受多少影响,成功进入了新的阶段。

台上放下手的王蕊轻松了,看了作曲家,笑了笑,然后还看了一下距离自己不远的何沛媛。何沛媛似乎一直在专注当听众,但是女人的第六感让她回看了王蕊,然后也终于关照了台下的男朋友短暂的一眼。

高明的同行应该能料想到,接下来乐曲就要进入巴洛克时期了。果不其然,作曲家继续表现自己的模仿归纳本事,在接下来的两三分钟时间里把佩里、蒙特威尔第、斯卡拉蒂、维瓦尔第……当然少不了巴赫,都致敬了一遍。连立新也真是厉害了,似乎肢体语言的风格也在跟着作品意图在相应变化。

高明的同行肯定能想到,帮助音乐从巴洛克时期顺利过渡到古典主义时期的肯定又是民乐。这一次是二胡担当重任,在乐曲有致敬亨德尔嫌疑的一个铜管和打击乐大合唱的结尾处,四把二胡无缝连接,《一张照片》的变奏主题堪称经验亮相,当然了,音乐色彩也大不同于情歌了。连立新还是用心了,他显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