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三国之天水姜伯约> 第十七章 出师表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 出师表下(3 / 4)

自汉武帝起,为削弱丞相之权,启用内朝官,尚书便开始涉及国家中枢。东汉以来,尚书令权力日益庞大,掌握机要,总揽事权。刘备的宠臣法正,便曾任此职,一时权重无两;白帝托孤之后,李严也曾任该职,只因常年都督兵马在外,便由陈震接任。单论职权大小,群臣之中,陈震可算是仅在诸葛亮一人之下,却居万人之上,说话自然也是极有分量。

群臣一片哗然……

众人这才瞧出,益州人的反对声早已落在了诸葛亮的计算之中,丞相今天显然是有备而来。其实身为豪强地主,不单单是谯周、杜琼这些益州本地人,即便是荆州集团的魏延,东州集团的李严,有时也难免会飞扬跋扈,兼并田产之事并不少见。若是要彻查,今日朝堂上站着的,有不少便脱不了干系,弹劾他们的奏劾早已堆满了丞相的桌案。只不过是丞相珍惜众人的才干,又不想激化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平日里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尽数揭发。今日若不是为了以雷霆之势镇压部分益州派系的反对之声,也不会联合尚书令陈震,将这些陈年旧账给翻了出来。

见刘禅迟迟没有表示,诸葛亮继续补充道“陛下,蜀地不比魏、吴,地狭人稀,更应体恤民力。若是兼并民田之风一起,必会负民望,失民心。因此先帝自入蜀以来,执法严苛,对不法豪强从不姑息,如今杜琼犯罪,也绝不可轻恕。”这一套说辞显然是十分巧妙的,杜琼刚刚以民心为由,阻挠北伐,可如今他的所作所为,恰恰便会激怒百姓,寒了民心,以此为借口来攻击杜琼,正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之道,杜琼纵有百口也决难辨白。

刘禅原本便不反对北伐,只是担心失败,故而疑虑重重,但今天见到丞相为此事所做的周密安排以及坚定决心,便知北伐之事已成定局,旋即下旨“廷尉,先将杜琼压入大牢。着尚书令与廷尉共审此案,如事实属实,绝不姑息。”

众臣眼睁睁地看着郎卫将连一句“臣冤枉”都没能喊出的杜琼像只畜牲一般地拖出大殿,个个噤若寒蝉。诸葛亮趁机奏道“陛下,蜀地地狭人稀,人口不过百万,士卒不过二十万。自先帝进位汉中王以来,至今十有七年,其间已损关羽、张飞、法正、马超、黄忠、马良等股肱之臣数十人。而跟随先帝身经百战的士卒,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衰老,新卒又缺乏战争的锤炼,军队战斗力下滑严重。如此虚度十载光阴,到时无需魏国一兵一卒,大汉这座万丈大厦自会倾塌。”

“今日在这崇明殿中的诸位同僚,你们哪位没有受过先帝恩惠,而讨灭曹贼,光复汉室正是先帝毕生之夙愿!如今曹丕新丧,曹叡继位,正是北伐以报先帝知遇之恩,光复大汉社稷之良机,诸君怎能为一己之私利,一家之荣辱,而苟活性命,畏缩不前?”

“北伐曹贼,光复汉室!臣附议。”护军吴懿虽已年过六旬,仍然声若洪钟,率先附议道。他这护军一职,本就掌禁军,自身又是皇太后吴氏的兄长,地位尊崇,所发表的意见自然也极有分量。

吴懿之后,赵云、魏延、陈震、董允等人也纷纷出列,力挺北伐,益州派谯周诸人见此情形,也再无话可说,只得纷纷附议。

刘禅看着群情激愤的众臣,也微微有些动容,旋即对丞相诸葛亮嘱托道“既然如此,北伐一事便全权交给相父了,相父多多保重!”

诸葛亮听罢,跪伏于地,叩谢道“谢陛下隆恩,臣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朝议过后,诸葛亮愁容满面。蜀汉的政坛,一直是暗流涌动,反对自己,反对北伐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却从未像今天这般,浮于表面。以蜀汉的国力,一致对外尚嫌力所不及,若是再有内耗,更是雪上加霜,想到这些,又怎能不令人忧愁烦闷。

回府的途中,马谡的车驾主动靠上前来。诸葛亮见了,像往常一样,不顾身份地位的差距,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