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宋耻> 第一百一十四节 河路(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四节 河路(2)(2 / 3)

就有四十九万石,泰州一个小海场一年将近七十万石,而这样的盐场,通州和泰州还有好几个,两淮二十五个榷盐场中,通州、楚州各有七个,泰州有八个,海州只有两个,朐山县设一个榷场,管板浦、惠泽两个盐场,怀仁县设一个榷场,管洛要盐场。

盐场大小,产量丰欠,主要看卖不卖的出去,而不是产不产的出来。

侯东叹道“我看过了。不好办,当地人不感兴趣。我去盐场的时候,好多乡绅带着人拦我。”

李慢侯疑惑“这是为何?开盐场对当地人也有好处啊!”

这是发展地方产业的事情,不知道为什么当地老百姓要拦,海边的盐碱地也中不了庄稼,应该没有利益冲突才是。

侯东叹道“我听当地老人说啊……”

侯东讲了一个带有哲理的小故事。海州产盐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历朝历代都有盐场,到了宋代,也打算在这里开三个盐场。朝廷派了发运使来查看位置,老百姓十分欢迎,因为临近的楚州、泰州、通州都因盐场而发了财。可当地知州强烈反对,知州叫做孙伯纯,博弈的结果是,老百姓支持发运使,当地人堵了知州衙门。

孙伯纯气愤的对当地人将,你们这些愚民,我是为你们好。建盐场,现在看来,利在一时,但会贻害后世的,等三十年后你们就知道后悔了。孙伯纯还说,盐场不在产盐,而在售盐,售不出去,祸害的是当地人。果然过去了三十年,当地治安环境恶化,朝廷发来了大量囚犯、盗贼来熬盐,当地人贩盐也多有亏损的,盐场积压的海盐如山,老百姓许多破产。

后来朝廷还让孙伯纯在海州开办军器监,制作弓弩。孙伯纯也拒绝,说海州一向没有制作弓弩的材料,在这里设置军监很不方便。当地人找上孙伯纯,说可以用海鱼的鱼鳔制作。孙伯纯说,你们真笨,如果让朝廷知道了海州的鱼鳔可以用来制作弓弩,以后科征可就没有止息了。

“这故事我好像听说过。”

李慢侯好像似曾相识。

侯东道“梦溪笔谈上记载了。称赞孙伯纯深谋远虑。”

李慢侯摇头笑道“真有意思。我还以为大宋的士大夫,一个个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呢,这孙伯纯还是一个地方主义者。维护地方,算计朝廷!”

侯东道“可不是嘛。当地士人,现在都以为,海州如今残破,就是应了孙伯纯当年的远虑。可都要按孙伯纯这种做派,当官岂不是什么都不做最好了?”

李慢侯道“无为而治!”

侯东道“当官的无为了,老百姓怎么办?”

李慢侯道“开还是要开的。先把盐场恢复起来,看看能不能捞点好处。”

侯东摇头“哪儿那么容易。你现在虽然是镇府,可以截留地方财税,可盐茶除外,还是朝廷提举的。”

李慢侯点头“这个我知道。盐茶他们没交给地方。我们能不能自产,能不能自销?”

侯东摇头“我朝盐法,淮、浙盐则官给亭户本钱,诸州置仓,令商人买钞算请,每三百斤为袋,输钞钱十八斤。闽、广盐则隶本路漕司,官般官卖,以助岁计。不如茶法,许商人赴官买引,即园户市茶,赴合同场秤发,来的便利。”

茶盐专卖被蔡京改革后,产量、销量都大大增加,茶叶贸易已经相当开放,商人买了钞引后可以跟茶园直接交易,但盐还得跟盐场交易。装盐的袋子都是盐场特制,指定贩运地,根据长引还是短引限制,沿途都不能随便打开的。

这很不符合自由经济原理啊,限制太多了。

李慢侯道“那私盐呢?”

侯东道“你要做私盐?也是个办法,朝廷又不能杀你的头。不过开了私盐买卖,朝廷可要断你的给养了!”

李慢侯点头“这就要靠你了。算一算账,看划不划算。如果不划算,就不搞私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