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宋耻> 第一百八十一节 军变(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一节 军变(1)(2 / 3)

住局面,只有左彬带的马队还好一些。

徐州派的武卫军闹的最凶,不接受任何人指挥,赵立死了,他们可以认王复的儿子,如果不是王佾,他们不接受。

这让吕颐浩派来接管赵立军队的韩世忠很难办。

最后左彬的马队并入韩世忠部,楚州军队裁撤,徐州武卫军三千余人归王佾指挥。而且王佾还接过了赵立的王爵,不降等,为陈留王。这也算不上捡了便宜,毕竟他爹王复和哥哥王琦的命也早就卖给了国家。没有王复,就没有赵立,没有赵立,就没有这个王爵。别说赵立死了,赵立就是活着,让王佾继承他的爵位,也没有怨言。赵立至今,每次出战前,都还要去王复庙祭拜。

这些安排李慢侯并不知道,他现在憋着一腔羞愧,急着找粘罕拼命。

粘罕早跑了,聊城是一座空城,但大名府还在。

李慢侯尽起山东兵马,直扑大名府。一路上小城直接攻占,大城一时打不下就绕过。以最快的速度扑击大名府,前锋出击,后援继起,山东乡兵再一次被动员起来,押运粮草,驻防城池,源源不断。

征发乡兵,让李慢侯的兵力扩大到了三十万人,他本部十二万人,乡兵高达十八万。

如此规模的军队,声势继位浩大。

已经进入夏天,五月中旬开始,连马颊河里也可以摆下战船了。去年放弃的滨州、棣州再次收复。

从聊城出击,沿河推进,不顾骚扰的金军,六月初前锋进抵大名府城下。在这里摆开却月大阵,修建水寨,作为立足之地。后援不断开进水寨,兵力持续增加。到了六月底,李慢侯已经在大名府城下屯兵五万,拉来了大量攻城器械。并将骚扰的女真骑兵统统逼进了大名府。

李慢侯愤怒、羞愧,但还没失去理智。并没有马上强攻,而是在大名府城四周抢占有利位置,建立前沿水寨。大名府两面夹河的地形,给他带来了很大便利。在大名府南北修建了两处大营,东西河道上,修建了八座大营。

接着开始以南北大营为基础,修建长围。两面夹河,只需要将长围修建到两边河岸,配合东西河流,就能围死大名府。粘罕如果在城里,他要困死粘罕,兀术如果在城里,也一并困死。

花了一个月时间,在金兵不断骚扰之下,筑起了一人高的土墙。

只是很可惜,粘罕不在城里,兀术也不在城里,甚至连刘豫父子都不在城里,留下的是刘豫的一个心腹,他选择了投降。

城里三万兵马,只有一千女真骑兵,还在长围筑起之前突围了。没有了这些监视的女真骑兵,大名府守军全部投降。

大名府守军投降了,可李慢侯的北伐并没有结束,在大名府城东,赵立旧营的位置,给赵立修了一座庙,祭拜之后,继续往北,沿着御河、黄河,两路进发。

恩州、景州、沧州、清州,河东之地尽复,河南东路的河东,不是山西黄河的河东。

但这已经是从山东直到天津的广大区域,怎么样防守,不知道。这是李慢侯第一次不考虑防守问题,先打下再说的战法。

韩世忠、王德、丽琼也都没闲着,都在出击北伐。韩世忠再一次攻打相州、磁州等地,韩世忠前锋甚至已经推进到了河间府境内,却突然撤走了。

因为发生了一件巨大的时间,淮西发生了军变,王德、丽琼带着四万人投降了刘豫,已经势穷力孤的刘豫。

王德带着在陕州、潼关一带的部队,直接进入了潼关,进入陕西境内,丽琼在泽州阵前倒戈,投降了女真人。

名义上,刘豫依然控制着陕西之地,而且他还组建了伪齐国的西军。

韩世忠部的后撤,是为了堵淮西的漏洞。也是为了防止金军从洛阳偷袭开封,被吕颐浩紧急召回来的。

跟历史上一样,这次淮西军变,始作俑者还是张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