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资宋> 第六十五章 清河张氏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五章 清河张氏二(1 / 3)

自从去年祖父故去,张家对于军中旧部的影响力就更加式微了。而早在祖父在世之时,张家就已经开始从将门向官宦世族转化了,除了几名被官家指定承继军职的子弟,其他人不是潜心读书试图走科举之路,就是干脆什么都不做,一心只在临安城里享受人生了。

而张宗亮就是后者之一,虽然他并不是什么出色的人物,但是在祖父面前接受了长久的教导之后,自然也不是什么无知的庸人。

虽然祖父协助官家、秦相扳倒了岳太尉,但是祖父私下也承认,他原本以为官家、秦相只是想要收回岳太尉的兵权,好尽快同北面达成和议而已。毕竟大宋自开国以来,对于做到了开府建牙的大将,再怎么警惕提防,也不过是投闲置散,让其做一个富贵闲人而已。

以一介乡弓手做到武臣之顶的祖父,向来不曾违抗过上命,而且也觉得和议虽然屈辱,但是好歹能够让大家先喘口气。因此就选择支持朝廷收了岳太尉的兵权,让他在临安赋闲一段时间,免得对方妨碍了同北面的和议。

但是谁曾想到,官家、秦相居然如此狠毒,把大宋过往的潜规则完全置之不理,瞒过朝野上下,把岳太尉父子给暗中处置了。

风波亭之前,祖父虽然出首诬告岳太尉,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朝廷想让岳太尉在和议一事上闭嘴而已。而那些无知民众,也不过认为这是武臣之间的争权夺利,祖父虽然个人声望上受损,但是凭借着南渡之后的军功,也不会对张家声望造成什么根本性的损害。

但是风波亭之后,这件案子的味道就全变了,不仅原本被祖父安抚住的韩王及吴氏和张家断绝了往来,就连军中将士也对祖父冷嘲热讽了起来。因为这件案子已经从武臣间争权夺利的性质,转变为了文武官员之间的政治斗争。

靖康之变后,大宋从和平转入战时,武臣的权力自然也就超过了文臣,特别是南渡之后掌握着强大武力的将领,几乎把文臣排斥出了决策层,让这些文官们变成了军队后勤保障的军需官。

武臣势力在朝堂上达成顶点时,甚至爆发了苗、刘兵变,试图以武力逼迫官家退位。虽然这场兵变被平息下去之后,文官的话语权有所增加,但刘、张、韩、岳四大将在朝中的影响力依然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

虽然在官家、文官的分化下,四大将之间存在着不少分歧,不过四人之间争吵归争吵,在战场上却还是保持着一定程度的配合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光凭任何一人的力量都是抵抗不了金军南下的。

而且,也只有他们四人在基本立场上保持一致,方才能够对抗大宋百余年来形成的以文御武的传统,保持住靖康之变后武臣好不容易夺回的话语权。

但是现在,随着风波亭岳太尉的惨死,武臣之间的这点默契被彻底摧毁了。张家所率领的淮西军,一时为各军所忌,再不能如同之前那样获得友军的信任。甚至于淮西军内部也对张家大失所望,纷纷投靠官家、秦相,使得张家失去了将门的根基。

祖父虽然在外人面前表现的对此事风轻云淡,但是私下里却不知后悔了几次,咒骂了秦太师几回。因为秦太师在风波亭杀死的又岂止是一个岳太尉,那是连祖父过去从军征战数十年的军功也一并杀死了。

现在的清河张家看起来繁花似锦,既是官家宠幸的武臣之首,又有着朝廷赏赐的大笔财富。但是就连张宗亮都知道,张家现在的繁华就是建立在泥沙之上的高楼,一旦遇到些风吹草动,看似华丽的高楼恐怕就要瞬间倒塌了。

因为身为武臣之首的张家,现在已经被军队视为了背叛者。因此朝廷即便再怎么大加赏赐张家,在没有朝廷的首肯之下,张家也休想像过去那样随意指使军中将领服从于自己的命令。一个将门失去了对于军队的号召力,还能称之为将门吗?

这也是为什么,祖父交出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