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资宋> 第103章 平准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章 平准务(1 / 2)

若是还在任上的话,李椿年对于沈敏的这番话语是不以为然的。但是在他卸任之后,这些日子反而有时间对自己设立平准务的过程进行了反思,此刻听了沈敏的直言,倒是真能听进去一二了。

于是在沉思片刻之后,李椿年便不由好奇的向沈敏询问道“如果平准务不由官府出面主持,那么小友以为该由谁来主持?”

沈敏没有正面做出回答,而是先说道“李太守设立平准务,在下看来无非就是两个目的,一个是抑制豪强兼并;一个是增加乡村中下等户的收入,避免他们因无法养活家人而铤而走险。太守以为然否?”

李椿年沉默了一会,方才点头应道“老夫的目的,大致和小友说的差不多吧。”

沈敏这才接着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其实可以把平准务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把乡村的中下等户团结起来,让他们进行互助生产。

这些中下等户之所以在乡间大户面前毫无反抗能力,不就是因为他们势单力薄么?但事实上,在整个乡村之中,中下等户的人口要比上等户多出数十倍。如果他们能够团结起来,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则势力足以同大户相抗衡,众人产出的余粮汇集在一起也足以同商人进行议价…”

李椿年和他身后的弟子听后顿时变得认真了起来,沈敏的建议无疑是给他们打开了另一扇大门,让他们觉得已经失败的事业,似乎还有挽救的可能。

“…这样一个生产单位组成之后,不管是购买物资还是出售剩余的农产品,都是一个相当有利可图的交易对象。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找一些商贩组成一个面向农村的商业单位,向这些乡村生产单位出售所需的农具和其他生活用品,并从他们那里收购剩余的农产品,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发放一些贷款进行扶持。

这样两个组织能够分别运行起来的话,那么太守所建立的平准务的职能,它们不就负担起来吗?如此一来,即便官府不插手,这两个百姓自发组成的商业、生产单位,也足以抵抗大户的兼并和维持乡村的稳定了。

而且,因为这是百姓自发组成的组织,若是领头人做出了危害组织的行为,百姓自己就能将领头人赶下台去,而不必去等待朝廷的命令了。这样的民间组织,不比官府主持的平准务更容易在各地推行吗?”

沈敏的这番话语,听的李椿年连连点头,站在他身后的几位弟子更是变得神采飞扬了起来。和他们的老师相比,这些弟子对于平准务的失败是最不甘心的。这并不是说他们的道德比老师更高尚,而是基于大宋的政治传统。

就好比沈敏拜了洪遵为老师之后,他在大宋就已经同鄱阳洪氏绑在了一起,除非他公然背叛师门,否则在外人眼里,洪氏的政治倾向就是他的政治倾向。在此前的历史上,背叛师门的人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他们不仅不会被其他势力所接纳,还要遭受同门的痛恨。

比如唐时的李商隐本是依靠牛党而入仕的,却因为岳家倾向于李党,最终使得自己为两党所不容,弄的一生蹉跎。大宋的党争同样不逊色于大唐,元祐党人碑正是新旧党争的高潮事件。

虽然在靖康之变后,因为金兵南下让大宋的官僚一时无暇内斗,但是随着朝廷在临安停驻下来,朝中的党争又渐渐有了死灰复燃之迹。只不过原先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党争,现在让位给了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分歧罢了。

这些李椿年的弟子听到了老师被罢官的消息之后,其实他们比自己的老师还要绝望。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老师被罢官,并不仅仅因为是实施了平准务,毕竟这平准务只是在婺州一地实施,就算再得罪地方大户又能得罪几人。

事实上朝中此次争夺老师的弹劾,还是因为过去老师首先提出并推行的经界法。此法的目的是清查与核实各地土地占有状况,好让朝廷根据实际的田亩进行征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