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资宋> 第106 坦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6 坦诚(1 / 2)

站在楼船上的沈敏望着视野中越来越小的兰溪城,一时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并不知道那位李太守是否会接受他的好意,不过他昨晚从张世庸那里打听了一下这位李太守的为人,倒是了解了这位太守的生平故事。

不管是眼下失败的平准务,还是此人过去提出的经界法,无不说明此人倒是封建时代少数具有经济眼光的改革者。唯一不幸的是,这位出生时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对于这个时代皇帝和权臣来说,维持国家稳定的需求压倒了一切。

于是这便使得李椿年试图变革社会的理想破灭了,他所推行的经界法被权贵改的面目全非,而平准务更是一出现就使得其被罢官免职了。在沈敏看来,这就是一个生错了年代的改革者,若是在太平年间说不定他的这些改革措施还能令一个王朝多延续几十上百年的性命。

就在沈敏为李椿年惋惜的时候,张世庸走到了他跟前语气轻松的说道“三郎莫不是喜欢上了这里不成?咱们这一次有王命在身,不便在此多逗留,三郎若是喜欢这里,不妨下次再来就是了。

说真的,这兰溪的确是个好地方,三江通衢之地,水路直通临安,又有群山环绕周围,就算有什么战事也蔓延不到这里,确实是一个安乐窝啊。”

沈敏转过身来微微一笑,从怀中拿出了一份地契塞到了张世庸手中道“兄长也觉得这兰溪好,那小弟就放心了。这是昨日小弟让人在兰江对面的溪西买下的一个庄子,面积倒是不大,也就三百亩。不过小弟想着此地一派田园风光,若是兄长日后想要归隐乡间,也许这里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自作主张为兄长购下了,还望兄长不要见外啊。”

张世庸虽然不知道兰溪的确切地价是多少,不过这样一个庄子没有三千贯是拿不下来的。他在宫内一年的俸禄加上外快也才千余贯,这个红包对于他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手笔了,他又怎么会对沈敏的自作主张见外呢。

只是,张世庸依然还保持着一份理智,知道以自己的身份还受不得这样的厚礼,只是他也没有这个勇气把拿在手中的地契推回去,于是他僵硬着身体语气软弱的说道“三郎无需如此,愚兄在宫内只是为官家做些洒扫活计的一寻常家奴也,恐怕是难以为三郎你做些什么的,这样的重礼实在是受之有愧…”

沈敏却伸手拍了拍这位新认识的兄长说道“兄长这是说的什么话,你我这一路上可谓是一见如故,敏既然认了你为兄长,自然是要为兄长的将来考虑一二的。这一路上,兄长和我说了这么多宫内的故事,让敏知道被官家接见后该如何应对而不失礼,这不就是对弟弟最大的指点吗?

敏不过是海外野人,对于大宋的礼仪可谓是一窍不通,就算这半年来在老师门下受教,也不过是了解了些常识而已。这在民间和人交往哪怕是礼仪有缺,也不过是被人说上一句粗鲁罢了。可若是入宫冲撞了贵人恶了官家,小弟担心这人头都要不保了。

由此可见,兄长这些日子的教诲,那是给了小弟一条额外的性命,小弟岂能不对兄长感激涕零。兄长不收这地契,莫不是觉得小弟乃是海外野人,不配同兄长交往吗?”

张世庸只是不好意思拿,不是真心想要拒绝,见沈敏给了自己台阶,他顺势一反手将地契迅速的塞入了袖子内的口袋,脸上正色说道“三郎这是说的什么话,有三郎这样的弟弟,兄长开心都来不及,岂有嫌弃一说。

只是三郎你现在好歹也拜入了鄱阳洪氏门下,日后自然是前途远大。愚兄不过是刑余之人,这兄弟之称咱们私下里说说不妨,公开的场合就不要再提起了,免得坏了三郎你的名声。那些大头巾虽然没什么气节,可对我们这些宦者却提防的很,要是有士人同我们关系过于密切,就成了他们的众矢之的了…”

沈敏却不以为然的说道“兄长这是多虑了,敏虽然拜在了恩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