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资宋> 第191章 黄信北行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1章 黄信北行四(1 / 3)

黄信想了想说道“我渡过对马海峡还没几天,就收到了济州守备府向保安社船只发出的警告,要求保安社的船只近期不要前往高丽进行贸易,已经在高丽半岛进行贸易的船只应在五月下旬之前撤离。

当时我乘坐的船只已经返回九州,而我同船长说好的是,半个月后他来釜山接我们去济州岛,因此我不得不带着从人坐上了一艘前往山东的贸易船。

从高丽半岛返回山东,最安全简单的路线就是,先找到高丽半岛西海岸的瓮津口,然后以当地岛屿为参照物确立方位角。接下来只要不偏离方向,顺风则五日可见登州赤浦港,寻常则10日也到了。

金国的山东东路,就是大宋昔日的京东东路,路治在益都。领有二府,二节镇,二防御州,七刺郡,县五十三,镇八十三。

本路两府,益都府、济南府都在山东半岛北面,南面大多为军镇或防御州,故金人对于本路的控制也是北紧而南宽。如南面的海州、莒州、胶西,东面的登州和宁海军等,金人大多只能控制城市周边的地区和猛安谋克居住区周边,对于远离交通干道的乡间或山区,金人几乎都是放任不管,任命地方豪强治理当地,只收取极少的税赋。

不过本路向来以地少人稠而著称,虽然金人对于偏远乡下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税赋要比大宋时轻上一些。但是金人这些年来迁移了数猛安谋克入本路,以控制本路各交通要害之处,这些交通要害之处大多是本路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较为肥沃之所在。

再加上因为杜充掘开黄河导致山东西路的腹心之地成为了一片沼泽,连累到山东东路西面也变成了湖泽之地,故本地的徭役甚重。于是从西面的泰山到东面的文登山、斥山、之罘山、召石山、成山、铁官山、五垒山等地,都有盗贼出没。

此前,保安社同胶西、登州的豪强早已建立了联系,并通过这些豪强的帮助,从山东迁移了不少人口去台湾。因此这次三郎派人联络山东各地豪强和盗贼,试图组建一个联合开发山东煤铁的商社时,响应我们的人倒是不少。

而根据这些山东豪强们的情报,登州西面的龙口附近有着大量的煤炭,这边还靠近港口易于外运。我去了当地查看了一下,发觉这边的煤炭虽然容易开采,但是水分实在是高了些。而且据当地百姓说,他们挖出来的煤炭一旦风干了,就极容易自己燃烧起来。所以他们一向是挖一点用一点,从不敢多挖的。

再加上这里位于半岛北面,已经算是在渤海的区域内,若是小打小闹也就罢了,想让大船直接在龙口装卸这些煤炭,恐怕就很难瞒过金国的朝廷了。所以我觉得,要想利用这里的煤炭,起码要先做好两件事,一是如何干燥储存;一是必须在渤海之外建立一个中转港口。

除了龙口这处煤场之外,山东其他煤矿大多在北面,然后沿着黄河和泰山绕到了徐州地方。我之后去了济南府周边考察了一遍,最后发觉能够开发又不容易惊动金国朝廷的地方,大约在潍县南往安丘、诸城驿道三十里处的一处煤矿。

由此向西180里处,就是一直在开采的金岭铁场了。而往东南去200余里就是胶西县板桥镇,既皇统二年所设之胶西榷场,这里也是金国北方唯一对大宋开放的贸易港口。正因为此地多有宋船,所以从此处出煤反而不那么显眼了。

眼下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确保莱州、密州的金国官吏不干涉我们修建,从胶西县板桥镇到潍县的这条通道,并避免沿途的地方豪强拦路设卡。毕竟煤炭不必铁器,本就是价值低廉之物,一旦运费上涨,恐怕运到大宋就不合算了。

不过幸好金主完颜亮帮了我们一把,因为他大肆杀戮国中宗亲和领军将领,又大迁辽东的猛安南下,其中有八猛安迁于山东东路,加上从前迁移到山东东路的五个猛安,现在山东东路实有一十三个猛安,本就没什么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