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都市言情>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465 连续突破,剑指17%!(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65 连续突破,剑指17%!(求月票)(2 / 5)

但现在他有些实在找不到原因了,只能从细节的地方着手考虑。

而且,有机光伏器件也比较特殊,它的有效层是一种多相共混的体异质结结构。

理论上,一旦器件被制备出来,只要不是处于绝对零度的条件下,有效层的形貌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

也因此,即使是同一个器件,在不同时间去测试它,得到的结果都会是不同的。

只是人们一般不太会去考虑较短时间尺度下的器件性能变化,通常都是存放几百、上千个小时,来验证器件的稳定性。

因为短期器件的存放,会受到影响的因素太多,难以进行控制。

这时,许秋突然灵机一动,回忆起大约一年前,自己刚刚进入课题组的时候,田晴和他讲述的一段实验经历:

“我周五蒸镀好的器件,把它们放在了蒸镀舱中存放,周日跑过来测试,器件效率居然比平常还高一些……”

自那以后,组里其他人做器件都是半天,或者一天完成一批;

而田晴就要拖到两天,甚至三天才完成一批,只有偶尔来了实验兴致,她才会在一天内把器件给做完。

当时,许秋听到田晴的解释也没有太过在意,只当她是在给自己划水找借口。

现在想想,田晴当时可能并不是在说谎,她确实发现了一个独特的实验现象。

而且,她说的这个现象,或许也是具有普适性的,比如在叠层器件中同样适用。

也就是说,当器件制备完成后,不立刻进行测试,而是让它们在蒸镀舱内的真空环境中放置一定的时间,有几率会引起器件性能的提高。

这个变量比之前实验者的那个变量要更加容易验证一些。

许秋直接在模拟实验室中开始操作,摸索不同体系的器件性能,随蒸镀完成后在蒸镀舱内放置时间的变化趋势。

其中,所选择的体系包括各种经典二元单结体系,PCE10:PCBM、H22:ITIC等,以及最新的几种叠层体系。

放置时间从0、1、3、6、9、12、18、24小时……不等。

接下来,继续测试。

除了第一片器件的效率达到了16.15外,后面测到第七片的时候,再次出现了效率更加高的器件,达到了16.24,反超了模拟实验室中16.22的结果。

而且,能更佳的第七片器件,加工条件并非是模拟实验室中摸索出来的最优条件。

这倒是比较好理解,模拟实验室中的最优条件其实是针对于许秋的实验操作,现在出现了两个新的变量,最优条件大概率也会随之而改变。

最终,许秋和韩嘉莹两人在实验室里忙活到了晚上十点五十分,终于把所有的数据都拿到手。

EQE曲线积分得到的短路电流密度与JV曲线中的结果基本一致,误差在5以内,说明器件性能的数据是可靠的,16的效率数据是真实的。

结束实验后,许秋发现自己并没有之前想象中的那么劳累,感觉精力还是比较充沛的,可能是因为自己在手套箱外面工作,而且还可以坐在凳子上测试。

学妹的脸倒是有些红彤彤的,不知道是累的,还是太过于激动开心的缘故。

因为距离电影开场还有一段时间,两人选择在216休整。

韩嘉莹坐在许秋的腿上,陷在了许秋的怀中,就像电池插在了充电器上一般。

充了二十多分钟电,学妹再次变得元气满满,从许秋的身上弹了起来,欢快的说道:“下一站,电影院,我们冲鸭~”

五角场,亿达影院。

虽然是凌晨的首映,但因为叠加了跨年的因素,人还是比较多的。

观影人群的主体以年轻人为主,大概率是周边魔都综合大学或者魔都财经大学的学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