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都市言情>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483 陈婉清和段云的毕业准备(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83 陈婉清和段云的毕业准备(求订阅)(2 / 4)

现在呢,是博士生全部盲审,硕士生部分盲审,每年还会抽检一部分已经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一旦发现有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就会被取消学位。

许秋估计,之后大概率会更加严,或许还会推行硕士生、博士生全部盲审,加大抽检比例,甚至本科生毕业论文都要盲审、抽检也说不定。

其实,从评审委员的角度来看,不论论文是明审还是盲审,他们付出的精力差别并不大。

以前之所以不怎么推行盲审,大概率是因为那时候国内的研究生人数太少,学校也不想卡着学生不让他们毕业。

而现在,一方面研究生数量已经提升上来了,另一方面现在研究生的水分确实也有些大,因此就开始慢慢的加大考评难度了。

论文盲审的全面推行,无疑会给博士生带来极大的毕业压力。

盲审的话,评审老师通常会倾向于给出较为公正的成绩。

而明审的话,送审的专家基本上都是导师的熟人,除非导师不想让学生毕业,或者毕业论文写的实在是太过于拉胯,属于不忍直视的那种,不然多半会给出一个比较好的成绩。

“6月5日前,完成论文答辩工作。”

从4月10号到6月5号,有接近两个月的答辩时间。

这个准备时间还是蛮长的,许秋估摸着,主要是为了防止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

比如论文评审不通过,需要修改论文,答辩不通过,需要修改论文或者二次答辩等等。

“6月6日,提交材料到材料系教务处,包括纸质版学位论文2本、学位申请书1份、学位论文评阅书、学位论文评分表、学位论文评分表、答辩委员会表决票、答辩会议记录和决议书、培养手册……”

提交的材料还是比较多的,而且大多数都要放到档案里面,因此需要手写材料,比较麻烦。

接下来,田晴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她本身做的实验并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结论。

&nnald团队那边,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nnald团队他们通过新型CELIV测试手段,成功构建出叠层器件的器件结构、界面电荷复合情况与器件性能之间的相互关联,找到了传输层材料的选择与界面电荷复合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这种对应关系对于最终器件性能的影响。

基于这些结论,已经足以讲出一个故事。

于是,田晴开始整理文章,打算投《自然·光电》试一试。

虽然她投《自然》大子刊属于是“往高里投”,但不管怎么说,也是有一定中稿几率的。

毕竟,这个工作是背靠许秋之前《科学》文章的,也算是在蹭自己课题组的热点。

科研圈里的马太效应同样非常的明显,讲求赢者通吃。

比如,钙钛矿、石墨烯领域火起来后,哪怕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发现,也可以发表高档次的文章。

现在,许秋已经把有机光伏领域的热度做起来了,与之沾边的交叉工作,地位同样会水涨船高。

许秋这两周几乎没有做实验,他专心码了两周的文章,终于拿到了《自然》文章的初稿。

现在距离月底还有十天的时间,在前往漂亮国参加MRS会议之前,把这篇《自然》文章改好,投出去并没有什么问题。

组会上,许秋通过PPT,展示了《自然》文章中经由田晴润色过的四张正文的图片,讲述了一番自己的行文思路。

有机光伏团队里的其他人,这两周来,基本上也都是辅助许秋做实验,并没有展开自己的工作。

韩嘉莹带着徐心洁,主要负责器件制备,经过不同批次的十批器件进行重复性实验,现在二元单结L6Cl:Y20体系的最高效率已经做到了18.27。

同时,学妹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