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兰芳帝国1795> 第六十五章 元宵佳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五章 元宵佳节(2 / 3)

端起盛着汤圆的大碗,热气扑面而来。

这还是他媳妇第一次做汤圆,为此还特意向隔壁的华人大姐学了大半天。不过单看卖相,他就有了不好的预感。再吃一口,瞬时印证了他的猜测。

因为这包的汤圆要不个头奇大,没煮熟;要不个头太小,煮得烂。

整个大碗里,就没几颗正常的汤圆。

还好赵石头是个通情达理的人。知道自己的媳妇没学过什么烹饪手艺。

毕竟在土著部落里,用个火也就是烤着吃,有些时候可能都是吃生的,那哪见过什么好吃的呀。

直到嫁给赵石头加入兰芳籍贯之后,才知道东西原来可以这么吃。

什么清蒸水煮、干炒烧烤等花样,能学一种就不错了。

而且他对自己的娘们非常满意,虽然不比那些欧洲人皮肤白皙,也不比咱们华人女性皮肤嫩嫩,但到底是自己的媳妇,情人眼里出西施,什么都是好的。

何况他们都是孤儿,最能理解彼此,有共同语言,再加上滋生出了感情,过得也满是幸福滋润了。

想到自己还没有子嗣,这以后的传家宝也派不上用处呀,这碗里的汤圆顿时就不香了。

不行,这大年三十,自己也得响应一下国家政策,赵石头抱起老婆就往房间了走去。

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兰芳国此时已经有不少了。

下南洋的华人青年大部分都是单身男性,趁此机会还不得成家立业,哪怕是在老家有家室的,在政府的优良政策之下都忍不住娶了老婆。

但是这些人之中娶老婆也都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娶妻以及纳妾的区别。

中国古代的姬妾制度,堪称世界奇观。

此一制度,自打母系氏族消失的那天起便开始萌芽,然后茁壮生长、势不可挡。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中国式的“姬妾制度”,是一种极度没有人性、极度残忍无情的制度。

因为它将“阶级”带进了家庭、带进了你同床共枕的人、带进了手足之情中,强行把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分成了压迫和被压迫的两类人,这是对人性莫大的嘲讽。

其实中国古人很早就对姬妾制度提出了异议,《易经》言“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

然而,此后姬妾制度依然存在,并且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规矩。

后世很多人都说,中国古代是“一夫多妻制”。

其实这是错误的说法,姬妾是不能算作合法配偶的。

如果一定要说,那也只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妾在家庭中,虽然承担着生儿育女的义务,却不能享受“妻”的待遇。

原因很简单——身份地位上的区别,妾一般都是家庭地位低下的女性,甚至可能是战败方给予战胜方的战利品。

这也就是华人女性和战败土著的区别。

“妻”是娶,“妾”是纳。

娶妻之时送到岳家的财物被称之为聘礼,而纳妾是给予的财物,则被称之为“买妾之资”。

从这一点来看就可以看出在身份地位上,妻和妾是永远都不平等的。

另一个很重要的说法就是《谷梁传》上的“毋为妾为妻”。

就是说,妾是没有资格扶正为妻的,有妾无妻的男人,仍是未婚的“钻石王老五”。

而嫡长妻死后,丈夫哪怕是姬妾满屋,也是无妻的鳏夫,要另寻良家聘娶为妻。

这些娶老婆的华人大部分都是以纳妾的形式来处理的,毕竟如果不是娶一个华人女性为正妻的话,娶一个土著女性实在是令祖宗蒙羞,哪怕是已经归化了的土人女性。

像赵石头这种的实在是少之又少,他作为孤儿,本就不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谁,那里会有这么多的想法,于是便娶了做正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