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女生耽美>大戏骨> 2239 覆手为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239 覆手为雨(2 / 3)

在“恐惧害怕”蓝礼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在担心利益。

这也回到了整篇文章的落脚点蓝礼到底动了谁的奶酪,这才使得蓝礼在好莱坞不得不始终面对腹背受敌的困局。

去年,“地心引力”和“醉乡民谣”的优秀堪称十年最佳,即使是马修麦康纳的出色也在蓝礼面前黯然失色,但蓝礼不仅不是得奖热门,甚至在提名阶段都差一点掉队,这简直跌破了所有旁观者的眼镜。

今年,“星际穿越”和“爆裂鼓手”联手出击,一部商业一部艺术,两部作品之中蓝礼都奉献了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其中“爆裂鼓手”的演出甚至堪称是十年最佳的候补表演之一,足以和丹尼尔戴刘易斯在“血色将至”里走火入魔的表演相媲美,但声势才刚刚起来,甚至还没有蔓延开来,负面传闻就出现了。

那么,蓝礼到底动了谁的奶酪,以至于不得不面临四面楚歌呢?

这篇来自“纽约客”的文章非常聪明也非常狡猾,巧妙地偷换了一些概念并且转移了一些目标,以一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好莱坞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当然,还隐瞒了一些关键信息,但整篇文章的脉络非常清晰,以蓝礼为立足点来审视整个行业的变化,并且最后回归蓝礼,探讨蓝礼在好莱坞当下的处境。

整篇文章思路清晰、笔锋尖锐,不仅具有说服力,而且具有震撼力和冲击力,把近年来所有焦点和热点全部串联起来,再放在“爆裂鼓手”点映热潮的背景下,立刻就在社交网络之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你看,“爆裂鼓手”点映过后,蓝礼的呼声才刚刚起来,然后好莱坞业内和社交网络之上就出现了风向引导的舆论,这难道不就是针对蓝礼的最佳铁证吗?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正在呼应着“纽约客”的文章。

难怪蓝礼的每次出现都伴随着负面新闻,难怪蓝礼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在显微镜底下,难怪蓝礼的生活始终包围在聚光灯底下……似乎所有问题终于找到了答案,以至于网友们都忘记了,就在数天之前,第二次“炒作门”就在他们自己的督促之下蠢蠢欲动;现在网友们轻而易举地就把所有过错推给了……华尔街。

人人都恨华尔街,不是吗?

所以,现在的确有人希望狙击蓝礼?难道蓝礼就不值得第二座奥斯卡小金人吗?去年“地心引力”和“醉乡民谣”的双保险都能够陷入困局,那么今年“星际穿越”缺少竞争力的情况下,“爆裂鼓手”再次被无视也是极有可能的,不是吗?

然后,问题就来了如果蓝礼真的成为全民公敌,那么“爆裂鼓手”是否值得成为打破局面的关键钥匙?用通俗一点的话语来说就是,“爆裂鼓手”是否值得登顶奥斯卡?

网友们顿时炸裂了,整个社交网络都开始纷纷议论起来蓝礼值得二封奥斯卡吗?尤其是在“爱疯了”登顶才不过区区三年前的情况下,年仅二十五岁的蓝礼就应该击败其他无数优秀演员二封奥斯卡吗?

反对者有之,支持者有之,观望者亦有之,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争论过后的一点结论都保持了一致

只有自己真正亲眼观看过电影才能够证明。

毕竟,没有经验就没有话语权,只有自己欣赏电影自己做出判断,才能够以实际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于是,所有视线就齐刷刷集中在了“爆裂鼓手”身上,无形之中,原本就已经火爆到极点的点映观影人潮又再次攀升了一个台阶,“爆裂鼓手”又重现了去年“醉乡民谣”一票难求的盛况,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连索尼经典都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

虽然整个好莱坞都清楚地知道蓝礼的强大号召力,每一次电影上映都必然引发话题,至于话题能够转换成为多少票房,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每一次的实际情况走向都能够出乎预料,打破人们的固定认知,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奇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