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明末穿越众> 第二十四章 漳泉二州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章 漳泉二州府(1 / 2)

漳州府月港从隆庆开关后便一直很是繁荣,海舶鳞集,商贾咸聚,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酢皆夷产。

月港地处九龙江入海处,因其港道海澄月溪至海门岛“一水中堑,环绕如偃月”,故名月港。它与汉、唐时期的福州港,宋、元时期的泉州港,清代的厦门港,并称福建历史上的四大商港。但以后的世界将注定没有“迁界”之事,月港航运商贸也不会萧条了。

“胡四哥,到金门了,待会儿就能到月港。”

“是啊,真快,这趟走海跟做梦似的,白得那么多好物。”

“哈哈胡四哥,还好现在不像以前那样那么多海盗,也不用那么偷偷摸摸进港,这花钱买的旗子确实有用啊,不然万一被劫了咱们这些值钱货不知道得便宜哪些孙子。”

“你这扫帚星似的嘴巴快别说了,乘着咱们这不到200料的小船速度快,赶紧过海门,免得回头被巡海的老爷们盘剥。”

月港丁氏商栈的掌柜很是新奇。

“胡四儿,你这些东西哪儿来的,别的我不认识,这热水瓶最近在咱们漳州可是很有名气的,听说是从外省贩过来的,你们有多少钱财我还不晓得吗,哪里能买的起这么多好物,就这几个热水瓶都能买下你们那艘小船了,老实说罢,哪儿得来的。”

“丁老爷,这东西是别人赊账买来的,至于在哪儿买的嘛”

“200两,另外你手里这些东西我全部买下了。”

“嘿嘿,谢谢丁老爷,这些东西是在一个叫新港镇的地方买来的,此地从澎湖到魍港后,一直往北走便能看到一群宋人建的新港,他们那边设有灯塔,港口码头都建的挺大,丁老爷若去,必然能找到。”

“果真如此?从外省传来的时候我还以为这是南洋运来的新物,难道那新港镇也是像荷兰人一样在大员建城的吗?”

“那我们就不知道了,我走之前那些宋人还说东西量大,但是想去买不光得花钱,还得带上人口过去,每买一万两的东西就得带一百人过去,不论男女老幼,一个人口最低给补五两银子。”

丁掌柜摸了摸胡子思考中,片刻后道“你先去和账房核对这些物品吧,200两回头一起补给你。”

“多谢丁老爷,我这便过去了。”

丁掌柜挥了挥袖子打发后心道“这可是大买卖,现在就得去通知家里当家的。”然后转换头对账房道“成福啊,这边你看顾着,我回白石一趟。”说罢便出港乘坐沙船渡过九龙江前往白石丁氏老宅。

“胡四哥,就这一个消息都能卖200两,咱们这回发了,多去几家商栈买卖就能过好日子了。”

“嗯,不错,他们白石丁家都愿意花二百两买消息了,咱们去找白石的杨家河林家试试,特别是这林家,人祖上可是大海商林希元林大老爷,家资丰厚着呢,肯定会花大价钱,走,咱们这便去他们家的商栈。”

是夜,泉州府晋江张氏。张安波一脸不忿,目露凶光“大哥,情况就是这样,那伙宋人蛮夷甚是无礼,唯有各类货物器具很是不凡,每次交易都要这么多人,我们上哪儿给他找去。要不联合沿海几家船队杀到新港,逼问滨海航路,再毁尸灭迹,从此我们几家独占这新奇货物。”

“父亲,我觉得那伙人定是有所依仗,而且各类器具在大明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我等当交好获利,而且他们迟早也会踏足沿海各地寻求贸易,那灯塔总归是能因过去船只的,且他们这次货物似源源不绝,我们再想独占商道已是很难,不过此次所得货物若是出手,少说也得获利倍。”

张安兴年约50,老来得子,对独子给予厚望,本想安排去科举,所以取名君玉,望他君子如玉,诗书传家,没想到张君玉从小便对家里的海上之事感兴趣,请了几个先生都是摇头,目前张君玉身上这个秀才还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