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都市言情>撼动静默的心脏> 完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完本:(1 / 2)

本部的刚开始我用笔了一篇前言,以故事人物大花的角度,最终还是删掉了。

真正接触小说的时候是十多年前,我那时的状态一塌糊涂,每天内心躁动地就像着火了一样,做任何事情提不兴趣,却还不甘于平庸!这是不正常的,我知道那是不正常的,但那紧张和纠结后的痛苦是真实的。尽管每天无所作为,可看着表上的指针心里还是跟打仗一样的紧绷,尤其到了晚上...这样的生活我过了3年,我越来越感觉20多岁的自己像村口倚靠在土墙角晒太阳的老人一样,连四肢都逐渐僵直。无数次地想过改变,想过振作,可就是找不到坚挺地理由和动力。想的总是比做的多,在做与不做,难与不难的事情上左右摇摆。

在又一个孤独的夜晚,我很平静的问在心底哭泣那个的自己,我们是真的铁了心的要这样活着吗?就是这样的混下去?跟村口晒太阳的老人一样?如果我的生命一眼就这样能看到底,或不曾灿烂,那我宁愿在最幸福的时候找个角落,结束这毫无意义的生活。这两个选择都很艰难,弄湿了我的双眼,也一遍遍地腌制那处干瘪皴皱的倔强。

焦虑导致消极,惶惶终日。我决定尝试,在那时现有的状态中踏出第一步,放空或再放缓一点老旧思维,尝试去做一件事,不去规定时间,也不去在意结果,只是看清过程。经历过真正的孤独以后,所有的这些消极的心理会有两个极端,要么更消极,要么走出来。我很开心自己的选择,感动自己的决定。

扯掉束缚,敲碎罩子,抛掉一切繁复冗沉,从那个狭窄阴暗的缝隙里挤了出来。我也曾无数次的有想去了解过在相似年纪里的同龄人在哪,在做什么,在追求什么,是否也有过和我一样的状态。真实的人性是:红着眼睛妒忌,相互热情的猜忌,还在心底龌龊的衡量,竭力去寻求对比之后的平衡,以满足心理麻木畸形的虚伪。

谁都有一身的臭毛病,都不太能控制好突然造访的负面情绪。每次临近崩溃点时,试着生命都别做,就站那认真看着它,仔细思考,总会看懂的。要不然还会被它裹挟着,逼迫着。保持悬停,享受和处置悬停中的平淡和孤寂...

我有幸去过一些城市,也有幸在生命中擦肩过一些人,他们各色的表情和行为让我动容。我把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看作是一本厚重到足以读上一辈子的书,有些书字迹清秀墨迹清爽,堪阅;有些书翻开扉页时就该合上。选择是两个字组成的一个17划的词,但凡是17划的字或词都很难懂。我在浙西南的一个山村里呆了两年,一个雨天突然开始怀念自己的故乡,从没有过的爱她,也爱上了原来那个平庸、平淡无奇的生活。见过了外面的世界后,它也没有我无数次想象中的那样好,不过是类似很多像我的家乡一样的单位组合而成的机构,只是看上稍大一点而已。

回来后开书,我愣头青一样什么都不懂,什么男频,女频,大纲,简介等等,简直是一窍不通,写到第二卷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书在哪个频道。更不明白什么签约,上架,推荐票,阅读点一类的规则。好长时间以后,看着推荐票为零,脸上挂不住了,好吧,推荐票是我自己投的。其实我到现在也没太搞清楚所属的子目,这一部全当是练手,希望看过这书的各位友人别骂的太狠,留两分薄面,日后好相见不是?要不然第二部我也没有勇气继续了。让人着迷的是,第二部我又稀里糊涂的跑到了男频...

这一部很艰难,断断续续地写了近一年,写了删掉,然后再写,又删,才挣扎出了不到23万字....尤其是写到贺东那个神经病的时候,那种差点被他把节奏带偏的纠结和难受,都不想再来一次。后来我捏着鼻子又重新梳理了一遍,发现整体的安排和节奏不好,有些太过仓促,需要记住的点太多,会让看书的人很累。索性就再开一本,在第二部里缓慢地把所有的疑问和剧情全部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