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都市言情>当月光洒在长河上> 去群众文化艺术馆开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去群众文化艺术馆开会(1 / 2)

日子还是如同往常一样平淡,孔先知整日在书店里埋着头读书写作,赵贤出了院后照旧写些批判文章,到处张贴。

济城当年被评选为“安全卫生小城”,是十里八乡的安全卫生模范小城。眼下上级要对济城的安全卫生工作进行复查,可是如今济城到处都在施工,尘土飞杨,并不安全,也不卫生。济城方面认为应付检查是重中之重,所以停掉了所有的施工,要还济城一个短暂的蓝天。济城的郊区有大片裸露在空气中的垃圾场,一直无人管辖,为了应付检查,临时建了几堵墙,将那垃圾场与世隔绝。赵贤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到处张贴批判文章,可赵贤贴一张,就有人撕一张。可赵贤依然坚持工作,并且大骂有关部门为了应付检查而装模作样,大搞面子工程,同时又捎带脚大骂应试教育,称这两者是一个性质,又批判济城中学为了成绩培养了一批行尸走肉。后来赵贤被有关部门一再警告,这才消停下来。

孔先知的长篇如今已经到了收尾部分,孔先知拿出了五万字,投给了一家文学杂志社,又把发给了赵贤。但凡孔先知写出些文章,都是要先发给赵贤的,赵贤也是如此。都说是文人相轻,可孔先知和赵贤却是文人互捧。孔先知本想给贾三也发过去,想了想还是作罢。贾三做文章懒得很,常常要一个月才能出一篇,可是做指正文章却勤快得很。从前孔先知几次给贾三发自己的文章,要贾三指正,贾三总是写上满满的两页纸,说这里不好,那里有问题。

文人写好了作品,拿给别人看时,总要谦虚地说一声请您批评,请您指正。这指正本是客套话,从没人真正的指正,可贾三却总是指正孔先知的文章。这就如同贾三要孔先知到家里坐一坐,本是客套话,没想到孔先知真就去坐一坐了,这是一样的性质。

孔先知有些文章也是不让妻子看的,因为孔先知的文章里总是写到各种女人,总是有性描写。孔先知怕妻子看后找他算账,那是一只母老虎。从前孔先知写一篇小说,里面写到一个人去打炮的情节,那环境如何,那小姐如何动作,以及那打炮人的心理及其生理活动,写得是绘声绘色,让人读了是身临其境。妻子读后揪着孔先知的耳朵,质问孔先知,一定是去外面打过炮,不然不会如此了解。孔先知雄辩,却被妻子以“艺术来源于生活”给噎得哑口无言。

孔先知刚拿起一本书,正要翻开时,电话就来了。

电话是作协打来的,说是下午到群众文化艺术馆开会,济城的作家们都要参加,马市长也要参加,市文化部门领导要陪同。打电话的人也没说清楚是有什么事儿。孔先知都快忘记了还有作协这回事儿,一听马市长也要来,便大为疑惑。莫非是作协要宣布解体?还是作家们要迎来第二春?还是又有什么写作任务,就像当年创建安全卫生小城一样,要作家们写文章歌颂济城安全又卫生,其实当时的济城并不安全也并不卫生。有段时间济城不少人染上了花柳病,为遏制病情,不论是正经店家还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所有足疗店及发廊一律查封,勒令整改。在一段时间里众人都找不到理发的地方,这就导致一部分人长发飘逸,只露出一只眼睛,不知情的外地友人来到济城大为震惊,以为来到了艺术之都。

孔先知放下电话后又拿了起来,想要给赵贤打个电话。赵贤大学时一心想学中文,可迫于家庭舆论,学了会计。所以赵贤在学校那段日子里时常抱怨,在学校整天学做假账的本领。毕业后赵贤的家人就托了关系,到济城供电所工作。供电所离书店不远,孔先知打算先去找到赵贤,和他一起到群众文化艺术馆开会。孔先知心想,不知道这次会议有没有邀请赵贤参加,他拿不准主意,只好把电话放下。

孔先知走出书店时离开会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所谓开会不积极,思想有问题,他至少要提早半个小时到群众文化艺术馆。孔先知刚走出书店没几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