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康佑四十二年> 三十八章 格物致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十八章 格物致知(1 / 2)

平川虽有东西二市,但夜市只有东市才有,涉及三坊,但最热闹繁华的地段还属正在中央的安邑坊。轩辕靖和轩辕偲,此时正坐在路边吃着豆花,随行的只有两名禁军护卫,而延平王府的亲兵则站在五十步之外,密切观察着来往行人动向。

轩辕靖拿着汤匙,加上了满满一勺的蔗糖,小心和开在豆花里。轩辕偲则不然,问店主要了几根尖椒,掰扯成两段,浸在碗中。

“你这是什么吃法?怎么不放蔗糖?”轩辕靖第一次见有人吃豆花是配尖椒的。

轩辕偲神情如常,解释道“《黄帝内经》素问篇中曾有说,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何又为辛?”

轩辕靖摇头。

“《周礼》上所述,辛谓椒、姜也!故而,侄儿这吃法并无不妥。”轩辕偲说完,就将一勺豆花连带着半截尖椒送进口中,咀嚼了几下,吞咽下肚。

轩辕靖很是新奇,目不转睛的看着,嘴上说到“想不到你居然看过这么多书?真厉害啊!”

轩辕偲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挠着脑袋“不过都是些无用的,与诸子百家圣贤之说相比,难登大雅之堂。”

“那可不一定。即是前人作出的学问,自然是有用处的,只是看如何将它应用。譬如,你可知这豆花是何人发明?”

轩辕偲又吃了两勺,努力在脑中回想“汉代……”

“淮南王刘安!”轩辕靖见他半天说不出,笑着说道,“《淮南子》一书,你可读过?”

“嗯,以前背着父王,粗略看过一些。”轩辕偲小声说,“父王一向不允许我看那些杂学,说是其内容太过繁奥晦涩,不适合用以治国平乱。”

轩辕靖捂嘴轻笑“才不是杂学,分明是道学典籍,只是将五行阴阳,兵家谋略等等皆融会在内罢了。我觉得,他与先秦诸子相比,并不逊色。尤其是对天地的叙述,甚为精彩。”

她放下手中汤匙,十指交叉合在胸前,眼睛看向夜空,一字一句缓缓念道“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

轩辕偲不以为然,将碗中豆花吃净,撇嘴道“偲儿倒没觉得精彩,不过是大欺欺于世而已。不论是宇宙,还是太昭,皆是臆想而出。人至于天地犹如粟粒至于沧海,宛如朝露。刘安不过才活了几十年光景,他从何能知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

轩辕靖有些不服气,反驳道“可此等言论,先秦便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李聃之言,确实有几分道理。但偲以为,万事万物,皆要格物致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那么此乃何物?说是为天地之母,可有依据?天地即开之时,李聃可曾亲眼目睹?”轩辕偲笑了笑,“其人驭兕飘于函谷之外,不过八百年前而已。”

轩辕靖沉默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自己之前从未想过。

这时,从隔壁卖灯笼的摊位上,走来一个俊逸的青年。他身着玄色长袍,戴蓝玉发髻,腰间悬着两佩。“在下顾峙,听二位说到《刘安子》,忍不住驻足聆听,故而冒昧前来,想与足下讨论一二。”

顾峙的名字,在平川城里可是响当当的,与沈家二少沈牧,号称平分八斗的青年翘楚。轩辕靖自然知道,虽然不曾见过,她略略低头,自我介绍道“黄靖。”

轩辕偲可不怕暴露姓名,随意拱了手,淡淡说道“轩辕偲。不知阁下有何高论?”

顾峙含笑还礼“高论谈不上,只是从永王公子言谈之中,觉得公子似乎并不待见道家诸位先贤。”

“顾少主言重,偲只是就宇宙和天地形成一事而论,并无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