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农女二丫不好惹> 第41章 黑纱女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章 黑纱女子(1 / 2)

老篾匠颤抖着手,惶惶然去摸自己的荷包,掏出五六个铜板,端在手心里,捧着,小心的放在她的陶碗里。

女子垂目看着碗里的铜板,又看看老篾匠周围的箩筐,天都快黑了,他的箩筐还这么多,看来是没卖出去,也是个不容易的啊。女子叹一口气,捡起铜板来,又递回篾匠的手里。退后一步,竟朝他深鞠一躬。

老篾匠愕然了。

女子转身离开了,准备继续朝其他人行乞。冷不防身后蹿来几个人,差点撞到她。

老篾匠认得那几个人“喂,老刘,干嘛去,着急忙慌的,小心磕了你的蹄子!”

老刘踢了一脚他的箩筐,笑骂道“别说我没提醒你,县里桂大户倒了,在他门口设了银摊,往下发银子铜板呢,只要是穷户,都能领到些,你还窝这里犯傻呢。”

老篾匠急急站起来“有这等好事?是谁这么好心?莫非来了新县令?”

老刘却没耐心贫了,忙忙地跑走“我哪知道,有铜板领还不快走?!啰嗦个甚!”

篾匠急忙将箩筐串起来,往背上一扔,忙忙地跟着往前跑。跑出去几步,好像想起什么,住脚回头,朝女乞丐吆喝一声“走,跟着他们,去看看,要真有铜板领,能抵一阵子。”

“哎,哎,好,好,谢谢大叔。”女乞丐裹紧了头巾,遮住头脸,刚想要跑,又补了一句“大叔且去,我脚程慢。”

老篾匠不再耽搁,忙着去追老刘。

身后的女乞丐左右看看,无人注意她,躲躲闪闪的走到一僻静胡同口。胡同口的大树下,一个黑纱遮面的女子等在那里。

女乞丐跑过去,唤一声“小姐,县里有个大户倒了,听说在他门口设银摊给贫苦人发银子铜板,菊儿想去碰碰运气,小姐,咱们快跟上走吧。”

黑纱女点点头,一边捂嘴不停咳嗽,一边紧着步子随着这名叫做菊儿的女乞丐,跟着往县里来。

桂大户家并不难找,菊儿同着她家小姐到时,领银的队伍排了很长很长。

菊儿伸着脖子四处看,看到了老篾匠,因他惦记放在后面的箩筐,自己排到队尾,菊儿忙走到他身后小心问道“请问大叔,是在这里领银么?”

篾匠见她追上来,点头道“是啊,是啊。”

菊儿问“可需要何凭证,户牒?”

篾匠一呆“这我不知道。”

菊儿焦急道“若需户牒,可如何是好,我们家被害得家破人亡,连户牒却也没有了的。”

篾匠深叹口气,同情道“你跟在我后面吧,若需户牒,我就说你是我孙女。”

菊儿大喜“如此最好了,太感谢您了。”

篾匠讪讪答应着。

这女子虽看起来贫苦不堪,言语之间又谢又礼,却是个达礼的丫头。

终于轮到老篾匠了,他微有些紧张的瞄瞄布银之人,见他裹着个棕色头巾,也不问人姓名,只在簿子上划杠计数,便扔出一把铜板来。

篾匠欢喜的接到手里捧着。转身离开了队伍。

后面菊儿一看如此容易,放下悬着的心,伸出双手来。

棕色头巾的人见是个女子的手,又多捡了些铜板一并扔给她。

菊儿按捺住心中喜意,捧了铜板立刻塞到荷包,藏到怀里,警惕的四处望望,见无可疑之人,疾步离开。

黑纱女子从暗处走来,同她一起,急急离开。

县城西侧,有一座尼姑庵,唤名静世庵。静世庵今日来了两名投宿的外客。

其中一黑纱遮面的女子,衣染尘埃,咳嗽不停,纤瘦的如一片薄纸,又如即将凋零的梅花。伊人朝庵主盈盈一拜,口中吐露自己姓名。

庵主作惊讶状,当即侧身引其入门。

黑纱女子身侧紧紧跟着提着几副药的丫鬟菊儿。

庵主把二人领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