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一百六十九章 轴承设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九章 轴承设想(1 / 3)

鲁犁要把自己刨好的木辐条送给两人,闹矛盾的两人不好再争执了。

又不是什么深仇大恨,一笑可过,明日又是谈笑风生。

矛盾解决了,年长的木匠把半个车轮让给了年轻的木匠,鲁犁自己刨好的木辐条也送出去了。

抢车轮只是一个小插曲,木匠们抢别的东西更有趣。

“老狗,仨锯子你全拿走了,你他娘的拿走吃的啊?”一个没抢到锯子木匠伍长笑骂着另一个伍长。

扛着锯子就跑的老狗被不好意思了,送回来了一副锯子。

李孟羲的先见之明,在那个村寨里采购了一堆木工用具,现在木匠营斧头锯子刨子锛子等工具,很充足,根本不缺的。

木匠们抢了一会儿,又各自交换自己队里没有的东西,很快风平浪静来了。

每个木匠都有了不止一把斧头,每个十人队都有锯子锛子。

有一个细节,现在木匠营五十余人,官职最高的木匠也只是伍长而已,没有任何一个什长,有些不合理。

这恰是李孟羲有意而为,木匠营的建立在文安县攻城战论功行赏之后。官职也是稀缺资源,若是一下把所有官职全给出去了,下次再遇战事,木匠营再立功就没什么可赏了。

人都不够再强行晋升官职,很快就就会出现五十多个木匠人人是什长的情况了。如此,官职晋升就成了笑话。

木匠营不上阵杀敌,立功的机会本就不多,所以李孟羲把什长一职卡着,等有人再立功了选出什长。

末了,李孟羲背着剩了不多粮的粮袋要走了,“弟兄们,加把劲,车做好了来换粮。”

李孟羲笑着勉力木匠们。

木匠们大声的应和。

李孟羲一个小娃娃,年不过十岁,他和木匠们称兄道弟的,木匠们没有任何被冒犯了感觉。

往往,木匠们都忽略了李孟羲的年龄了。

李孟羲背着粮袋回去了,即,回到自己的车上。

弟弟见李孟羲背着大个袋子,“哇,这么多枸杞吗?”正开心的一个个吃着枸杞的弟弟眼睛都亮了。

吃货属性初显的傻弟弟显然误会什么了。

“不是枸杞啊,是麦子。”李孟羲跳上了车,把粮食袋子朝车后丢去。

“是麦子吗?”弟弟钻到了李孟羲怀里,睁着大眼睛问。

“嗯。”李孟羲低头看了弟弟一眼,“你省着点吃啊,吃完可没有了。”

枸杞子就那么一丢丢,吃完了哪里找去。

李孟羲突然感觉有点累,奇了怪了,又没怎么干体力活,竟然累了。

李孟羲很顺手把弟弟按倒,然后轻轻的虚枕在弟弟的肚子上。

弟弟被逗的咯咯直笑,“哥哥我咋成枕头了,哥哥我咋成枕头了。”

弟弟不想被李孟羲枕着,他也要枕在李孟羲身上。

弟弟想闹腾,而李孟羲感觉有点累,任由弟弟往他身上躺。

车子车轮吱扭吱扭的响着,躺着很舒服,车轮的响声让李孟羲不由得想起轴承的事了。

汉代有没有滚动轴承,李孟羲不太清楚,但钢珠轴承,汉代肯定是没有的。

在目前的条件下,如果有了轴承,可以把义军几百辆大小车辆效率提高三倍。

钢珠轴承需要用大小一样的钢珠,钢珠本就难做,大小一样的钢珠更难做。

轴承这么有用的东西,该如何做呢,李孟羲眉头紧皱。

弟弟枕着李孟羲的肚子枕着很舒服,欢快的把李孟羲教他的诗一首一首的背着玩儿。

李孟羲抬头看着天空,他眼睛是在看天空,天空的云朵飘过,眼睛仿佛没有看到一样,根本没对大脑产生一点影响。

足够圆的同样大小的钢珠要大量生产,得有成熟的工业体系才能做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