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一百八十二章 携行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二章 携行具(1 / 2)

经过前夜差点被刺杀的事,李孟羲现在已经知道,这个时代因为矛盾发生流血事件的可能性太大了。

缺乏监管,也没办法监管,并且合格低级管理者其实很缺乏。

木匠营是自己的地盘,为了让木匠营更好的运行,李孟羲冥思苦想好久,终于想出了办法,把最后的这一点不足给解决了。

既然干杂活的木匠们干活是轮换的——那负责分活人也每隔天轮换一次,这样就避免了品行不堪的人长久在团体内部造成的矛盾引发更大的矛盾。

姑且称之为——双规轮换法吧。李孟羲如是想到。

轮换法只能用于木匠营,而不能用于战兵营,因为木匠营轮换只是为了避免一些内部矛盾,而战兵营的低级军官,需要一定的能力。

能力不足士卒轮换当了什长,是对整支军队战力的摧残。

想到这里,李孟羲突然想起了军官轮换制度。

在前世,好像为了锻炼新兵让每个新兵都有管理能力,部队的新兵好像是每周轮换着当班长的。

这个方法或许还真的有可取之处。

然而,李孟羲细想了之后,认为现在通过轮换培养低级军官的方法根本不可行。

因为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

把人轮换着来当班长,确是可以起到对所有人的锻炼作用,但是同时,让每个人管理能力的成型,变慢了数倍。

义军的伍长什长,管理能力普遍缺乏,正急需先把一批合格的低级军官培养锻炼出来呢,拖慢成长速度,实属得不偿失。

轮换培养低级军官的方法很好,有借鉴的地方,但这个方法使用的条件是,得有稳定的根据地,和平稳的外部环境,才可以从容的把新兵轮流培养。

从没见过有哪国军队,阵地上打着仗呢,还想着轮流培养每一位士兵,简直找死和蠢不可及。

现在义军正是战争状态,不可用轮流培养的方法。

李孟羲现在有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症状,他能越来越投入到思考中,却总是一不小心过于投入而忘了周围环境。

要不是关羽眼疾手快一把抓住李孟羲,李孟羲就朝火堆里走过去了。

被关羽这么一拉,李孟羲惊醒过来。

“孟羲,何事失神?”关羽一脸责备。

“奥,突然想起了几件事。”

几件事,关羽大感兴趣。

关羽好不容易得空回来一趟,晚饭,李孟羲刘备和关羽,以及李孟羲小弟弟李砖,围在一起吃晚饭,饭依然简单无比,跟普通士卒一样,刘备军现在官兵一体,做的很好,也可能是因为穷,当将军的也吃不上好东西。

熬的稠稠的小米粥,加了盐,味道还行。

李孟羲早就不对汉末的吃食抱什么希望了,饿不死就行。

儒家讲究食不言寝不语,关乎礼节,嘴里咬着饭,再跟人说话,很不礼貌,刘备不在饭时说话,关羽也如此,李孟羲也潜移默化的认了这种规矩。

刘备和关羽及李孟羲三人不约而同的匆匆把饭吃完,畅谈起来。

首先,谈起的自然是李孟羲在傍晚时新学到的画地为牢之策,李孟羲总能用最简单通俗的意思,把艰涩难懂的兵法,解析成绝大多数人,甚至贩夫走卒都能听懂意思,这是很重要的能力。

刘备理解能力稍欠缺,而关羽其实不太擅长教学,讲解能力也有些欠缺,恰有李孟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中间关联作用。

关羽所说,李孟羲能全然领悟,并且再由李孟羲由浅而深的讲出来之后,刘备能完全听懂。

关羽一策之妙,刘备也为之叹服。

“不想小小的木桩,竟有如此大用。”刘备感慨,“可惜翼德不在。”

刘备为张飞未能一起探讨兵法而感到可惜,李孟羲有些想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