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二百八十章 兵人的技术要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章 兵人的技术要求(1 / 2)

门板等于是匠营的生产平台,因为匠营板车充足,在车上也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工工作,要刨木头什么的,门板放在车上,车上不大的空间就太挤了。

所以当有人提议,把一些门板锯开,专门放车上用,这个提议是有价值的,李孟羲自然就奖赏了提出建议的这个人。

鲁犁说可以用木头雕刻兵人,这同样提醒了李孟羲,所以应该奖赏鲁犁。

鲁犁看着碗里的粮食,有些不真实之感,他还没想明白怎么回事呢,就被李孟羲赏了一斤粮。

就如同绣娘柳氏不识字一样,如果李孟羲不把纹样用木炭画出来,柳氏就不知道该怎么缝。

鲁犁也是一样,虽然鲁犁木工技艺精湛,但他不知兵人是什么样子的,不知该怎么刻。

为了给鲁犁一个模板,李孟羲便把弟弟手里的泥巴小车拿了过来,一把把干了的泥巴捏成了一团,当时弟弟就委屈的嘴巴一咧就要哭。

李孟羲摸摸弟弟脑袋,“别闹,一会儿给你个木头小人儿玩儿。”

弟弟一听有木头小人儿,立刻就好奇起来,迫不及待的等着木头小人做好。

兵人,至少包括,刀盾兵,枪兵,弓兵,骑兵,这四种兵种。

最好做的应该是枪兵。

李孟羲把手里的泥巴用力捏了几下,然后先捏出一个小圆柱,再捏一个小泥球充当兵人的脑袋,然后两个泥条,当做小人的手臂,从地上捡了一根草棍,当做枪兵的长枪。

兵人做好了。

“好了,差不多就这样,照着刻就行了。”李孟羲把泥人拿起给鲁犁看。

李孟羲捏的泥人实在是太简单了,鲁犁咧嘴笑了。

回到木匠营,鲁犁把碗里的粮食倒进自己的粮袋里,然后开始找工具刻木头小人,鲁犁找来找去,只有凿子方便来刻小玩意儿。

对木匠来说,熟悉木性是很重要的基本功,凭着对各种木头性质的理解,鲁犁走到忙碌的场地之中,从随地可见的木头边角料中,捡起了手臂粗巴掌长的一个段杨木。

杨木质软,刻着容易。

然后鲁犁就凑到一块门板边,挤在一角,和其他木匠们一起忙碌。

凿子和锤子是一对工具,凿子放在要凿的木头上,对准,然后锤子对着凿子尾部通过砸击的方式发力,一点一点把木头凿出想要的形状。

李孟羲很好奇木匠们做东西的中间过程,他看重技术,这一点迥异于这个时代其他所谓的社会顶层人士。

只见鲁犁先用凿子把木头破开,一小段原木变成了两半半圆的木头,然后鲁犁就用凿子,那里凿一阵,这里凿一阵,很快,把木头凿出了大致的人形,接着再轻凿修饰细节,当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鲁犁把小兵人做好了。

兵人约莫半掌长,结构很简单,小人的主体是一个圆柱,顶着一个圆球样的脑袋,然后小人两个手臂持着长枪,长枪是鲁犁用镰刀一点一点给修细的。

兵人好了。

李孟羲拿起枪兵,往门板上一放,啪嗒一声,兵人倒了。

李孟羲挠头,看来有缺陷,兵人是要在沙盘上,来模拟军团的阵型和功放的,要能放稳当才好。

或许,兵人下部不用把腿削出来了,下边一个大的底座,或许能放稳。

问题还有,兵人太大了一点,兵人要用做阵型模拟,如果一个兵人代表十个人,模拟两百人的大横阵,就得二十个兵人了,一阵二十个兵人,十阵就得二百个。

如果兵人太大,用于模拟时,需要的沙盘就更是巨大无比。

所以,兵人的体积,李孟羲认为,手指粗细合适,半指长短最合适。

大了就太大了,小了就不好加工了。

第三个问题是,标准化的问题。虽然鲁犁还没开始批量做兵人,但李孟羲先一步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