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二百八十九章 权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九章 权衡(1 / 2)

除此以外,还有拐弯的时候,弯比较大的时候,弯道内侧的人原地踏步不动,等横排队伍完全转过来,这个队列动作叫什么来着,而且,口令是什么。李孟羲越想越茫然了。

当弯道比较大的时候,内侧的人小步走,外圈的人就得撒腿跑了。

四五列七八列就算了,在战场上,百十列的大阵要转弯,如果内侧的人不刻意压着步子,那么可以肯定,好好的一个方阵,转弯之后,成了斜阵,立刻就不再整齐了。

李孟羲想到这儿,突然明白一件事。

队列要走齐,要求每一个人整齐划一,每一个动作,动作幅度都一样才能走齐。

然而,并不意味着,所有人动作完全一样,就一定齐了。

队列整齐与否,要看队列中的个体之间和队列整体,是否达到协调一至。

就拿长横排过大拐弯儿的时候来说,此时要是内侧和外侧所有人步调都一样大,那么越外侧的人就越往后拉。

队列过弯时,走的是圆周,根据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圆周长2πr。

那么假设横队宽四米,那么每走一圈,外侧的人要比队列内侧的人多走多远呢。

即,外侧的人要走2π(r+4),内侧的人走的是2πr。

两下一减,即(2πr+8π)—2πr8π

每一圈,外圈都要多走二十多米,如果外圈里圈还按一样的步调一样的速度,那么,走一圈就落开二十多米,怎么可能还能走的齐。

所以,李孟羲之前对队列的想法更改了,并不是所有人步调一致就行了,队列整体是一个大的工程,部分之间可以有差异,但要保证整体的统一。

关于过弯,是用口令,还是默认下条例,默认规定在过大转弯时让内侧放小步伐,外侧加大步伐,李孟羲想了后认为,应该不用口令,默认拐弯时内侧压着步子就行。

转弯这个战术动作,大致包括迂回包抄等,李孟羲认真想了许久,步兵方阵一个大迂回绕到敌军侧翼,要快速展开攻击的同时还保证以方阵横阵对敌,只有先牺牲一下转弯处的机动能力,从而换取整个阵型的齐整。

至于我军绕到敌军侧面,最要紧的是以最快速度发起冲击,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的好,还是稍慢一点,以阵型齐整的方式,齐阵冲击的好,到底哪个收益好,李孟羲一时无法分辨。

如果敌军是乌合之众,越快冲击敌军侧面,敌军溃败越快。

反而,如果还要整阵,慢腾腾的压过去,乌合之众也有反应时间。

可敌军如果是精锐,散兵冲击过去,无法撼动敌阵,反而会挫我方锐气。

故,绕侧后整阵再冲,虽然速度慢了些许,但是后续给敌阵的压迫力比散阵大了很多。

但是战场之上,形势万变,有时敌阵摇摇欲坠,此时不管什么阵型,一波压上,效率最高,有时需要整阵再往上压。

至于如何取舍,则靠千夫长的判断了。

为什么是千夫长而不是主帅,因为主帅要时刻关注全局,无暇注意到战场某一点的细节。

李孟羲正想着,脑袋突然被咚的撞了一下,李孟羲疼得哎吆一声。

回神定睛一看,弟弟正瞪大着眼睛看着自己,“哥哥,有人找你啊。”

李孟羲转头一看,呀,是鲁犁,鲁犁正站在车边。

“抱歉抱歉,想事想的入神,没注意到鲁犁你来了。”李孟羲不无歉意。

鲁犁嘿嘿一笑,“营正,俺们把织机车做好了,柳妹试了,织布能用。你要不看看去?”

柳妹……这叫的真亲热。

李孟羲眼神古怪的看了鲁犁一眼。

“奥,织布得要段时间才能织好吧?这样,我待黑儿过去。”李孟羲说着。

鲁犁听完,点点头就走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