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二百九十三章 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三章 雨(1 / 2)

夜晚,李孟羲正在练兵,刘备一旁襄助,说是襄助,其实刘备有心偷学。

青壮们经李孟羲着手一训练,效果立竿见影,刘备看在眼里,理所当然的认为李孟羲曾被高人传授过练兵之法。

这么想差不多接近真相。

事实上李孟羲没有跟所谓的高人学习过,他所称的老师也是为了杜撰出来的,为的就是让自身一些稀奇古怪的知识有合理的解释。

虽然,李孟羲未跟什么名师学过练兵之法,但前世耳濡目染的各种军事训练方法,无一不凝聚着军事家的智慧。

因此说李孟羲练兵的方法师承于众多军事家,这个说法也对,因此,李孟羲还是有师承的。

训练依然单调枯燥,一个简单的原地踏步,反反复复练了好多次,问题依然数不胜数。

原地踏步这个动作,细节包括十几个要点。

具体为,脖子要直,头要正,眼睛目视前方,挺胸张肩,不能肩膀耸着一边高一边低,再往下,到身体躯干部分,腰要直,不能腰咧着。

然后是四肢,原地踏步时,手臂摆动便又是数个细节,摆臂的时候,手不应是握拳,也不应该是伸平手掌,而应该是四指内扣,大拇指按在食指中指节上,手成虚握。

在手臂摆动而时候,同样有多种摆法,一个是手背朝前摆动,一个手掌朝前摆动,自然,这两种摆动方法都是错的。

手臂摆动时,手正确的摆动方向是手掌侧向,即手心是朝着裤缝的角度。

摆手时,手的姿势这么多细节了,手臂摆动的幅度就更难以统一了。

手摆不开,就太拿捏了,手摆的太开,就打到前边的人了。

不同于手势,手该怎么握,谁手错了,可以很直观的指出来,手臂摆动的幅度,不太好描述。

李孟羲想起曾经在军训的时候,教官要求的手臂摆动幅度,好像不是要求的高度,而是要求手臂前伸的时候往身体中线摆,即,手摆到和肚脐一个水平线上。

基于人体构造,摆手的时候,手向身前往中间摆摆到和肚脐一线的时候,手臂的高度恰巧刚好,不高也不低。

所以,再规定手臂摆动幅度的时候,就不再要求高度了,只要手摆到身前,手差不多和肚脐一个高度就差不多行了。

再有,手臂摆动时,手肘需要打直。

再往下,是腿部了。

原地踏步时,腿得抬起来,而抬腿的高度若不统一,便会一片混乱。

李孟羲去想军训的时候,原地踏步时教官对腿部抬高是如何要求的,一想想不起来了。

虽然想不起来具体要求,但李孟羲还牢牢记着原地踏步的动作该怎么做,大不了,说不清楚让新兵照着做就成了。

除了膝盖的抬高高度,还有角度。

有的新兵抬膝的时候,膝盖朝两边外八着顶,极其不美观,而且容易碰到左右的人。

膝盖抬起的正确角度是,应该是自然朝前,不外八不内扣。

再往下,就是脚步了,脚步落地,应该落在原地,不能原地踏步踏着踏着人跑老远。

一个原地踏步,方方面面的细节就有近二十个之多,一个细节做不准,就是错。

直到亲自负责训练,李孟羲才知道训练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的。

不过四十个人,并不多,大致也就是初高中一个人数中等的班而已。

就这么四十来人,李孟羲就有点忙不过来了,每一个人都有细节上的错误,李孟羲好不容易纠正一遍,这边刚说完手怎么摆,那边就把脚忘了。

虽然说晚上练兵,把时间充分利用了起来,可晚上也有晚上的不便,照明条件有限,火把的光线昏暗,要是白天,谁动作没对,站在边上看一眼就能看见。

可晚上,只有走近才看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