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二百九十九章 以虞待不虞者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九章 以虞待不虞者胜(1 / 2)

“孟羲,你要不也去先睡?”刘备看李孟羲站着到处乱看,便出言问他要不要休息。

“不,我不用,我不瞌睡。”李孟羲回到。

虽然,李孟羲年龄不大,但是精力异于常人,大人们好多都困了,李孟羲反而精神奕奕的。

就这么一会儿时间,李孟羲又想到了一点东西。

新发现的问题是,就是士兵们的物资该怎么放才好。

就像刚刚,刘备的亲兵很聪明的把枪戳在地上,使枪杆与枪杆之间形成交叉的形状,然后稿席被子什么的就往枪杆组成的架子上放,这样就不用再抱着浪费体力了。

见此一幕,李孟羲不由联想到,要是普通士兵要放东西,能放哪里?

比如下暴雨了,床铺还未来的及收拾就要立刻出帐御敌,这时,被子来不及收拾,要是不收拾好,水把被褥淹了该怎么办?

最简单的方法,也不用架子,用几根枪往地上一插,就能做出简易的支架,可是这个方法不好。

一是,随意用枪杆支撑起的支架,承重能力极其有限,要承担的起一床铺盖的重量,至少得用三四根枪。

一帐十人,每人需要三四根枪,急切哪里有那么多枪可供使用。

再或者,就专门做一些用来放东西的架子,比如矮桌什么的,如此,就又涉及到运载力的问题了,每什就需要一个放东西的矮几,就要多几十斤的重物要背,有那几十斤的运力,多运些粮食不好吗。

要是士兵们晚上睡觉,铠甲衣服没地方放,没雨的时候,铠甲随意放在床边的地下就行,而要是有雨,铠甲再随意放地上就不怎么好了,会被雨水弄的湿漉漉的。

铠甲湿了会锈,加快军备的损耗,湿铠甲穿在身上,还易生病。

所以,放士兵私人物品的架子或是其他东西还是很有必要的。

穿着铠甲,合衣而睡,铠甲邦硬,太影响睡眠质量了。

而要把铠甲脱了,没有合适的地方放,随手往地上一扔,突然遇敌急切间找不到铠甲,也是不妥的。

最终,李孟羲想到了不增加其他东西而让士兵拥有放杂物的平台的方法了。

答案是,携行具。

关羽央李孟羲做的携行架,携行架形制已经确定了,李孟羲本以为,用极有限的材料做出的最终版本的携行具已经很完美了,最终版本的携行具是经过数次改进之后定型的。

最终版的携行具,有能锲合人肩膀的z形木架,和可以降低肩膀压力的宽背带,以及以十字编法编出的镂空形制的储物篓,篓子的茬是缠在外边的,防止树枝尖锐的部分刺破篓里的布袋。

最关键的袋子部分,储物袋是用废弃的帐篷的布料缝制的,布料上涂了桐油,能够很好的防水,为了进一步防雨,布袋的缝痕缝到了袋子下部,能有效避免雨水的渗漏。

在防雨袋的上方,袋口上,特意有缝了一块遮盖袋口的布料,如此,用来装怕雨的被褥的的储物袋方方面面都有考虑到,达到了李孟羲认为的完美。

如今一想,看似完美的携行具,还是有不足的。

李孟羲想到了用携行具当做放杂物的桌子,晚上士兵们夜宿,篓子就就放在床头,铠甲衣物什么的就丢在篓子上就行。

既然是要求能当桌子来用,那么携行具放在地上就要能够放稳当,而且军用品要求皮实耐用,平展的地面上篓子能放的稳当,不平的地面,篓子也能放的稳当。

李孟羲一细想携行具的细节,发现好像还真没考虑过篓子放地上能不能放稳当。

这一个小细节,说不重要,真的不重要。

说重要,其实也算的上重要。

情景设置在雨天,背着携行具的士兵突然遭遇敌军,士兵们需要立刻卸下身上的背篓,把背篓就地放在地上,然后上前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