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三百七十二章 遗赠后世的兵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二章 遗赠后世的兵书(1 / 2)

阵法,单体阵法呢,又分为圆阵,方阵,锥阵,鱼鳞阵,鹤翼阵,锋矢阵,玄襄阵,还有明朝的鸳鸯小阵。

方阵,是最简单的阵型。

简单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方形的阵。

方阵是冷兵器时代,军队战斗的最基本队形。大的方阵都由小的方阵组成,这就叫“阵中容阵”,孙膑认为方阵应该“薄中厚方”,就是说方阵中央的兵力少,四周的兵力多。中间兵力少,可以虚张声势。四周兵力多,可以更好的防御敌人进攻,方阵是一种攻防比较平衡的阵型。

为什么方阵要如此安排呢,因为,敌人若是想包抄我军,必然从两边急攻。

敌人在我两翼投入重兵,那么我两翼的伤亡必定会大。

所以,两翼有重兵,则更能适应消耗。

而且,虽然我中间兵力少,但是,中坚不容易被敌军攻破。

纵然敌军突进我中间,则会被两边的我军士兵夹击,故,虽然我中间兵少,但是,不容易被攻破。

所有方形的阵,都可称为方阵。

方阵又分,一字长蛇阵啊,大方阵,小方阵之类的。

圆阵好说,就是圆形的阵。

根据圆的定理,同样面积的平面几何图形,圆的周长最小,周长小说明什么呢,说明需要防护的面积小。

同样的人力,防护面积小,则意味着,人力更集中。

圆阵是为了进行环形防御的。金鼓旗帜部署在中央,没有明显的弱点。

锥阵步骑两用,主要用于攻击的阵型。锥形阵必须前锋尖锐迅速,两翼坚强有力,可以通过精锐的前锋在狭窄的正面攻击敌人,突破、割裂敌人的阵型,两翼扩大战果,是一种强调进攻突破的阵型,锥形阵又叫牡阵。

鱼鳞阵,其实应该归于方阵之列。

鱼鳞阵,其实就是一个个小的方阵。

比大方阵,鱼鳞阵更为灵活。可以随时由小方阵,组合成大的方阵,也可

以,分散的小阵绕到敌军侧面去。

鹤翼阵,典型的包抄阵型。

鹤翼阵是一种横向展开,左右两翼向前或者向后梯次排列的战斗队形,向前的是“v”字形,就像猿猴的两臂向前伸出一样,是一种用来包抄迂回的阵型,但是后方的防御比较薄弱。而向后的排列的就是倒”v”字形,则是保护两翼和后方的安全,防止敌人迂回,如果两翼是机动性比较强的骑兵,则在静止时,可获得处于中央步兵的保护与支援。

其实,雁行阵和锥阵从形状上来看,是一样的。但是这两种阵型,作用却截然相反。

一个是用于突击,一个是用于两翼迂回。

如果,雁行阵中间填充完,就是一个锥阵了。

这是一种迷惑敌人的假阵,队列间距很大,多数旗帜,鼓声不绝,模拟兵车行进的声音,步卒声音嘈杂,好像军队数量巨大,使用各种办法欺骗敌人。

此虚张声势之阵。

再看孙子兵法之军争篇。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 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根据一般战争规律,将帅向君主领受命令,聚集民众,组编军队,到与敌军两相对垒,没有什么比两军相对争夺制胜条件更难的了。两军相对争利之所以难,就难在以迂回的手段达到直捷的目的,就难在化祸患为有利。采取迂回的途径,但引诱凝滞敌人,后于敌人发动,却先于敌人达到目的,这便是懂得变迂为直谋略的人。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