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都市言情>穿越四合院里做倒爷> 第521章股市过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1章股市过热(2 / 4)

为感谢都感觉拿不出手,正好自己在政商两界有几分薄面,推动一下提议易伟做个议员,甚至做个爵士都是可以的。

香江一直有这样的传统,只要是大富豪都可以当上两局的议员,香江当局还会提议报请轮敦给封个爵士,这样出去也十分有面子,有着超然的社会地位。

卫东摇手道:“多谢周爵士的好意,我志不在此,就是因为我是前些年游泳过来的,当局对我的态度很谨慎,再说我还在上学呢,对于政治这方面我是没有什么兴趣,还是不要了吧。”

“可惜啊,实在是可惜了。”周爵士叹气道。

“没有什么可惜的,我志不在此。”

卫东的拒绝很是出乎周爵士的意料,也没有什么被拒绝的准备,只好岔开这个话题谈起了香江的趣事。

转眼73年的元旦就过去了,香江股市又恢复了热闹,之前受到置地收购牛奶公司的刺激,股市如同脱缰的野马狂奔了起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由收购前的600多点一直涨到了年尾收市的863.40点,短短一个月就涨了两百点。

《我有一卷鬼神图录》

要是从年初的323.95点算起,一年的时间足足翻了2.6倍,一年时间上市了100多家的公司,其中后世闻名的地产五虎,合和、长实,恒基、大昌和新地还有一些着名的公司几乎都是在72年上市的,由此可见股市已经热到什么程度。

1972年,借着种花家和大跑了会谈,尼克松访问、和霓虹邦交正常化、中(西)德建交、中英关系改善的国际大背景,香江股市万马奔腾,高潮迭起。

1973年,越南战争停火,港府宣布兴建地铁,各公司相继派息并大送红利,加之西方金融继续动荡,香港股市更加狂热,宛若遍地黄金。1969年至1972年短短4年,恒生指数最高勐升7倍,成交量狂飚16倍。在“只要股票不要钞票”的观念刺激下,香港市民一窝蜂抢购股票,一路高歌的股价远远脱离了公司的实际盈利水平,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以至于制度上的创新和变革都被忽略了。

卫东此时于心不忍,在自己家的《香江都市晨报》发表署名文章,直言现在股市已经过热,劝说股民要冷静对待,炒股有涨有跌,千万不能盲目。

第二天早上卫东再看报纸,好家伙,所有的报纸上都是怒骂卫东的文章,说卫东是外来户,见不得香江人发财,有钱不让香江人赚等等的言论。

弄的卫东一肚子气,早餐都多喝了一杯牛奶。

到了办公室卫东招来米晓舟道:“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制定新的计划,逐步放出手中的股票。”

米晓舟问道:“要这么早吗?您不是遇见要过了春节后才能见顶的吗?”

卫东道:“你是没有看我们有多少股票啊,这么多的份额要想顺利地出货当然要提前准备了,先制定计划做好预桉,争取年后进入三月的时候把所有的股票清仓。”

“好的,我明白。”

卫东又召开一次金融会议,主要是秋雨银行和秋雨证券方面的人参加,两方面都暂停了股票的抵押业务,对原有的股票抵押也要清查处理,要么更换抵押物,要么授权秋雨集团在认为合适的时候进行变现防止出现损失。

接下来的股市更加地疯狂,市场出现一些如“鱼翅捞饭“、股民辞工全职炒股、“鲍鱼煲粥“、“用老鼠斑制鱼蛋“、“用大牛港币500元钞票点烟“等疯狂现象。

全香江都拿钱不当钱用了,秋雨集团竟然出现了一批辞工潮,结算工资后直接杀向了证券交易所,出现了全民炒股的浪潮,就连招收菲佣都变了要求,雇主家需要帮助菲佣买卖股票,要不然菲佣都不愿意到雇主家上工。

路边摆摊看店的老伯都整天抱着收音机收听股市的消息,生意都是可做可不做,一天股票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