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160章 转变的开始【第三章,感谢朋友们的推荐,谢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0章 转变的开始【第三章,感谢朋友们的推荐,谢谢】(2 / 3)

董虎领兵全力一击,正如董虎所言,无论攻打雒阳,还是攻击他们,整个大汉朝都危险了。

即便是挨了打的护乌丸校尉宗员,在听了上中下三策后,脑门鲜血呼呼也不敢再言董虎造反什么的,万一真把小混蛋逼急眼了,真不顾一切攻打雒阳或打他们,无论是哪个结果,他们都得倒霉。

宗员不是小吏,而是护乌丸校尉,是仅次于五中郎将的将领,是他开口摇摆、落井下石,与卢植、皇甫嵩开口是没区别的,但卢植、皇甫嵩又不能直接当着董卓、董虎的面说,一旦说了,就意味着双方没有缓和的余地,最后的局面就是彼此直接针尖对麦芒,可若让一个不值一提小人开口,又不会让董卓、董虎重视广宗城下数万汉兵的不满,这才由宗员蛮横开口,想要用“造反”两字逼迫董虎后退。

二十万新降黄巾贼逼近广宗,在平乱大军主帅皇甫嵩命令下,董虎还是不愿意主动与贼人交战,可不就有“意图不轨想要趁机造反或做大”的意味么?

按照常理,董卓、董虎突然停住脚步,看着皇甫嵩攻城而不理不会,确实有坐视朝廷送死而不理会的“不轨”意味,可事实呢?真的如此吗?

仅有贼军一半,甚至还不到一半兵力,强攻一座坚固城池会死伤多少人?需要多少时间可以突破?

没人知道,但皇甫嵩知道,若自己折损兵马太多,肯定更加难以制得住董虎所领的二十万人马,所以只有逼迫董卓、董虎两人领二十万人强攻广宗、下曲阳,只有把董部义从实力消耗的差不多才更为稳妥。

外廷文武、皇甫嵩、朱儁以及各世家豪门都是强硬主战派,更愿意将黄巾贼全都弄死了事,按理说皇帝和内廷宦官们也愿意干掉黄巾贼,关键是内廷想要得到贼人抢掠的财富,让卢植、皇甫嵩、朱儁三人攻打黄巾贼,内廷毛都没得一根,而让董部义从攻占,内廷可以得了六成斩获。

六成斩获是多少?内廷估算,至少会有二十五万万钱。

武库里有大汉朝积累的几百年的甲胄刀兵,以一个兵卒一万钱粮饷计,二十五万万钱可以养活二十五万兵卒一年,如此庞大的财富,皇帝一想到被所有人瓜分一空,心下就跟滴血似的,那哪里还愿意让皇甫嵩主攻冀州。

皇甫嵩更为愿意让董卓、董虎与敌人死磕,然后自己趁机得便宜,可皇帝不愿意,内廷不愿意让皇甫嵩等人得到最后便宜。

董虎不知道卢植、皇甫嵩、朱儁等人是如何处理的斩获,或许这部分斩获分给了有功将士,或许是救济了因战乱的百姓,也可能被外廷收入府库,但内廷小黄门能主动开口问三员大将讨要五千万钱时,董虎就知道,三人肯定也是得了诸多好处的。

五千万钱,说着多少多少,换算成“贯”单位,也就五万贯钱,人家不是说了么,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打了一场战役,而且还是积攒了几百年财富的中原之地,所获斩获钱财会是多少?底下将领会不心动?底下将领拿了好处,上面将领若不拿,会让下面拿了好处的人怎么想?能安心吗?

董虎就是将领,最初招募雇佣兵时,就是“三三四”分配的,董虎自己是独占三成斩获的,而两千佣兵也无一人反对。

清廉也好,为名也罢,身为统兵大将,多多少少都要与底下将领同流合污,若不同流,日后想要真正让人相信就会很难,这与屯田戍守兵卒不同,屯田兵上面的将领与兵卒们常年在一起,日夕相伴下多多少少都有些情感,即便没利益也能用情感调动厮杀。

董虎不介意把人性往“坏”上面去想,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广宗、下曲阳城内肯定堆积了无数金银铜,宛城是大汉朝的北上广,城池夺了回来却没有斩获,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皇帝刘宏如何想的,是不是因私利而害国事?董虎是不管这些的,若由董部义从来主持攻打广宗、下曲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