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0028 千古一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028 千古一帝(2 / 3)

注你创业之初的艰难。

自己这位父王在登基之初就异常艰难,内忧就先不说了,先说外患。

李世民刚刚登基为帝,突厥十万大军便攻到高陵。李世民不敢轻敌,派出自己最信任的勇将尉迟敬德,作为泾州道行军总管,抵达泾阳,防御突厥。虽然尉迟敬德在战役中取胜了,却无法阻挡突厥人前进的步伐,颉利可汗的十万雄兵像决了堤的洪水,滚滚进抵渭水河畔,直逼长安城。

迫不得已,李世民单身会颉利和谈,终于在八月三十日与颉利可汗在长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双方斩杀白马立盟,之后,颉利可汗率突厥全体骑兵返回,一场大战终于偃旗息鼓。

与突厥颉利签订了“渭水之盟”,答应每年给颉利进贡,相对于李世民这样雄才伟略的帝王来说,这是的耻辱,是大唐的耻辱。堂堂的大唐帝国逼迫于北部草原游牧民族签订了不平等的盟约,还要进贡。虽然历史上不乏有这些的朝代,那不是李世民能左右的。但是,在他的大唐,在他的心中,这就是一个耻辱。所以,他时刻都想洗刷耻辱。

李恪看着眼前这位英明神武的父王一脸疲惫,还不到三十岁耳边已有几丝银发,不由得眼睛发酸心中一痛。

李世民大概是感受到了李恪的殷切目光,便丢出一个重大问题,“虎头,你对如今的时局怎么看?”

李恪没有想到李世民会问自己怎么一个敏感的问题,不由得有些结巴道:“这…孩儿…”

“这什么这?这里就我们父子俩,虎头你大胆的说,即便说错了父王也不会怪罪你!”李世民鼓励道。

看着李世民那殷切的目光,李恪的胆子也太了起来,挺胸抬头道:“现在我大唐内忧外患,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这些都是暂时,以父王的英明神武,文治武功,这些小问题很快就能克服,父王必将开创一番盛世,成就千古伟业。

听了李恪的话,李世民皱起了眉头,板着脸道:“不用光捡好听的说,说具体问题!”

见自己的父王如此说,李恪也没再藏着掖着,结合历史再根据自己的见解,李恪侃侃而谈道:“内忧便是隐太子旧部、余党等残余势力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必定隐藏在暗处时刻关注着朝堂,国家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他们便会炭中取栗,犯上作乱。还有关陇军事集团、山东士族集团和江南文士集团都心思各异,并不与我大唐李氏一条心。”

“外患便是草原霸主颉利可汗已经统一突厥各部,颉利作为一代枭雄,眼光谋略应该差不了,现在我大唐内部不稳,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相信颉利是不可能放过的!”

听了李恪的见解,李世民眉头紧锁,在大厅不停的来回走动,语气有些急促道:“你再谈谈我大唐百姓吧!”

李恪继续款款而谈道:“其实我大唐百姓的困境并不是我朝造成的,是前朝隋炀帝残暴不仁、荒淫无度、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最终造成各路豪强揭竿而起,战事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贫。”

“百姓户数从前隋大业初年的将近九百万户,锐减到现在的两百余万户。而且现在战争仍未停止,兵役徭役依然承重,这就导致我大唐的人口仍然在减少。”

“再有,今天我朝多处受灾,很多百姓今年颗粒无收,朝廷也那不出那么多的粮食赈灾,直接导致我大唐民不聊生,饿殍满地,很多地方的百姓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人间悲剧。”

“很多地方就如同曹操的诗中描写的那样,‘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听了李恪的叙述,李世民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李恪的话触动了李世民内心深处的愧疚与不安,李恪所说的情况李世民不是不知道,他甚至比李恪知道得更加详细,也知道具体情况比李恪所说的更加严重,只是他没有办法解决,不愿提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