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天命唯汉> 第二十七章 刘邦:我还可以承受更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七章 刘邦:我还可以承受更多!(2 / 3)

经没有了。

分封制不是为了分封而分封,是因为只有分封才能对散布天下的村镇实行有效管理。

而当底层贵族的权力被里长、乡啬夫等不世袭的基层官吏取代,分封也就不再是以前大树到枝到杈再到叶的建立管理系统,而只是在成就一个个军阀。

也因此,立国数百年,有足够官吏来接管地方权力的秦国,自然不需要分封诸公子为诸侯王。

秦国扑街,跟分不分封的没关系,纯粹就是被法家忽悠瘸了,从而不把天下的黔首们当人看,然后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人赢粮景从,云集而响应。

但汉朝和秦国没法比,秦国可以不分封,但汉国不行。

只能是先分封,然后再慢慢从诸侯王手里把权力收回来。

毕竟只要不傻,都会明白一个道理。

那就是这帮掌握着行政、立法、税收和军事等权力与一身,名为臣子,实为割据一方的军阀的诸侯王,才是天下动荡的根源!

比如后来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汉中央一想对匈奴用兵,分封出去的诸侯王们就开始厉兵秣马,准备‘彼可取而代之’……

而所谓无解的推恩令,也是建立在七国之乱被平息,诸侯国们几乎全被打废了的基础上。

毕竟推恩令最早的时候,是汉文帝时期的贾谊正式提出。

但那时候,汉朝中央根本就没有推行的实力。

阳谋,从来靠的都是实力。

如果空口白牙的,仅凭借三言两语就能成功,那么吴楚早就分裂成很多小国,也就不会有七国之乱。

其实到了汉武帝时期,对诸侯王们们造成最大杀伤的,也不是推恩令,而是更加无解的‘酎金失侯’。

酎金就是祭祀太庙时候,王侯助祭的金子。

当时齐国国相卜式上书请击南越,汉武帝特意布告天下,希望能有更多人响应,捐点钱啥的。

然而天下王侯完全无视。

于是汉武帝就蹲在宗庙门口,检查酎金成色,一次性撸了一百多个王侯……

………………………………

日中时分,随着臧荼的投降,本就不想,也自忱打不过的燕军士兵面露喜色的交出手中武器,乖乖走到营垒外席地而坐。

虽然看押他们的汉军有些面露不善,但汉军军纪森严,没有人敢出言或是动手去折辱对方。

相反,在刘盈的指示下,降兵周围支起了一个个灶台,面饼的甜香味开始在风中飘散。

一时间,那些吃惯了小米和高粱的燕军士兵,不断吞咽着口水,眼巴巴的等着投喂……

嗯,燕国偏居一隅,缺乏和中原,尤其是代表着最先进农耕技术的秦国交流,所以农业生产水平几乎还停留在周朝末期。

自然而然的,吃的差,战斗力自然也差。

…………………………

燕军大营,臧荼帅帐。

刘邦坐在主位上,翘着二郎腿洋洋得意,而在他面前,则是匍匐在地,光着脚丫子的臧荼。

刘邦声音有些冰冷的问道:“你可知罪?”

臧荼趴在地上瓮声瓮气说道:“知罪。”

刘邦不依不饶:“罪哪了?”

臧荼愣了片刻后,继续瓮声瓮气说道:“不该侵占代地……”

他抢在刘邦继续说话之前,声泪俱下说道:“罪人愿舍弃燕王之位,一死谢罪,只愿陛下开恩,饶恕罪臣一家老小……”

一时间,大帐之中除了臧荼的啜泣声,万籁无声。

刘邦也不由得开始犯难。

处死臧荼,将燕国交给信得过的自己人管控,这就是他亲征的目的。

但现在双方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兵戎相见,而且臧荼此刻舍弃了全部的尊严,将自己的姿态放入了尘埃之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