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天命唯汉> 第一百一十四章 刘盈:某,汉征西将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四章 刘盈:某,汉征西将军!(2 / 3)

灯塔。

见到刘盈已经安排妥当,纪信丁义自然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毕竟,对方只是一伙茹毛饮血的蛮子……

但,李必不这么想。

作为昔日的秦骑士,李必其实和氐人打过交道,深知氐人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不开化。

相反,氐人和秦人比邻而居,多少懂得一点秦人的语言,和别处的羌人相比较,大抵类似于生番和熟番的区别。

只不过那时候的氐人太过于弱小,再加上地处秦国边陲,土壤也不太肥沃,所以在秦国扩张的时候只是成为了秦国的附庸,按时缴纳贡品,逃过了灭顶之灾。

但如今时代变了,汉国将重心放在关中巴蜀,那么紧邻故道的氐人,自然就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偏巧不巧的,他们还劫掠了汉国的商队……

所以,自作孽不可活。

纪信则歪着头看向刘盈:“那氐人臣服之后呢?殿下有何打算?”

刘盈食指轻敲桌面说道:“自然是找一处最平坦,有水且交通便利的地方修建武都塞,重新恢复秦国时期的武都道,负责监视和镇压氐人。”

道,是秦国的一种行政单位,类似于民族自治区,和‘县’同级别,治理部族聚居的偏远地区,其主吏不叫县令而称县长。

道的特点是不对蛮夷部族进行编户齐民,在赋税、徭役上给予一定减免,比起秦国的编户齐民要缴纳将近一半收入的赋税,‘道’管辖下的少民要轻松很多。

按照秦国的说法,则是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但说白了,统战,无处不在……

听到刘盈的话,纪信再度问道:“那由谁人驻守武都塞?武都塞又需迁移多少人口?”

刘盈略加思索:“都尉刘钊,可堪一用。”

他说的刘钊,是刘太公堂兄的一个曾孙,只不过因为一些原因,早在刘太公那一辈大家就不太来往了。

不过后来刘邦拿到了项梁的a轮投资后,打败雍齿重夺丰邑,并且当上了砀郡长的时候,刘钊就成为了刘邦身边的一个舍人,然后一路入关中灭秦,还定三秦,之后又跟着参加了灭楚的战争。

按理来说,凭借着刘氏的身份刘钊应该能获封侯。

但问题就出在雍齿叛变的时候,刘钊并没有跟随刘邦离开,而是留在丰邑效忠了雍齿……

所以,论功行赏的时候刘邦就公事公办了。

现在的刘钊,只是个受封千户的都尉。

刘盈用他,其实是刘太公找到刘盈说情,想要给刘钊一个锻炼的机会。

原因则是刘太公听说他堂兄那一支刘氏,如今就只剩下了刘钊这唯一的一个成年男子,现如今自家这一支各个王侯,自然也想着多帮衬一下‘穷’亲戚。

反正在刘邦的‘打压’下,刘钊能够积功成为都尉,也算是有点本事在身上的。

“至于迁徙人口的事情……嗯,前期先迁移两千户无爵位的庶人,统一划归士伍籍,允诺赐爵一级,再免征十年赋税。”

刘盈说完,稍稍盘算了一下,要想在山间开荒,将荒田变为良田,非年的时间不可,所以免税十年也很合理。

最重要的是要让那两千户汉人站稳脚跟,吸引周边氐人女子东食西宿,就需要让他们先富起来。

嗯,其实汉族的父系基因传承很单一,而母系基因复杂,并非是在扩张的时候杀光了当地男性,强行占有了当地的女子。

原因很简单,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掌握着最先进农耕技术的汉人农民,要比周围的土著富裕不少,在娶媳妇这件事情上自然会比土著男性更有吸引力。

长此以往,自然而然就子孙绵延不绝。

嗯,还有个传闻。

据说泰国的女人比周边国家更白更漂亮的原因,得益于当年下南洋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