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都市言情>超级能源强国> 第四百一十四章 元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四章 元旦(2 / 3)

的大华实业,已经聘用了大量的高技术人才。这也得益于人才双向选择的制度。

孙道孚有点惊讶,缓缓点头,转瞬笑了出来:“这么说来,与大华船业的合作,我们选对了。”

“合作永远是有利的。中船重工若是对分段造船法有兴趣,我们完全可以合作研究。”苏城没提平地造船法,而是用分段造船法,挡住他们的其他要求。

作为一种成熟技术,分段造船法的扩散速度是非常快的。70年代的时候,它还是一些船厂的核心技术,到了80年代,南朝鲜开始发力船舶工业的时候,分段造船法已经是比较平常的高技术了,随着韩国获得的技术越来越多,日本和欧美国家的船厂,对这种技术的保密性就越来越弱。1992年的中国,也许只在专业期刊上讨论这种技术,顺道进行一些实验和验证,但再过两年,至多三年时间,中船估计就能简单的获得全套技术。

大华船业能提前几年得到分段造船法的技术,只是给钱痛快而已。任何国家的任何公司,只要拿着钞票,都能得到这种程度的技术。中船重工因为是国家企业的缘故,在技术引进方面反而麻烦了。

纯粹的购买技术,要在国资委、发改委或者国务院获得批准,是相对较难的。正因为如此,国企才常常采取购买设备附送技术的方案。

对中船来说,现在能获得分段造船法就不错了,连荣尚国都不好意思再说平地造船法的事,转而道:“正好我们的修船厂工时不多,我派200人过去学习。”

学习分段造船法,哪里用得着200人,这些技工就是给苏城的回馈了。

荣尚国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大家也觉得理所应当。

总工麦文贵变的异常高兴,东问西问的,倒是没有让宴席冷场。

自始至终,詹志芳都没有说话,想来是受到了孙道孚或更多人的警告。

一名副部级官员,做到这个份上。也够憋屈了。

苏城只当他不存在,直到临走前才瞥了他一眼。

从詹志芳的眼里,能看到浓浓的不满,苏城只是一笑而过。现在的大华船业羽翼未丰,等到LNG船造出来,苏城有把握让他不敢正眼看自己。

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工业产品就要用销量和占有率说话。比拼的就是技术和利润。

元旦过后,1993年正式宣告来临。

这一年的1月2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誓就职,开启了美国最后的美好时代。同年,中国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失败,不得不将梦想延迟8年。

90年代的中国,蓬勃发展的私营经济,令许多人品尝到了富裕的味道,但并没有给国家的强大带来直接好处。军转民和国企下岗的浪潮。以大多数人想象之外的凶猛,扑面而来。改革的阵痛在某些时候,就变成了一个家庭永远的痛。

随着农历春节的临近。节前的奖金和年货,供货商的讨债,成了许多国企沉甸甸的负担,中船也不例外。

中船下属的工厂极多。不仅有船业相关的企业,还有多种经营的不相干企业,再加上学校、医院、研究院等附属单位,光是工资一项,就闹的孙道孚焦头烂额。在计划经济时代,扩张的规模越大,企业的威势就越强。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这些不能赚钱或陷入亏损的企业,就变成了一种不得不承担的责任。

孙道孚措手不及,一下子被埋入了文山会海中。直到1月将尽,才如梦初醒似的,调配人手,前往新加坡竞标。

说是如梦初醒,其实也是被赤字所逼的。

苏城与荣尚国在机场见面,就发现他愁眉苦脸的。

大华有自己的信息局,苏城知道,江南造船厂是将去年的利润给统计出来了。没赚到钱的还亏钱的财务单,哪个企业领导看了都要愁眉苦脸。

江南造船厂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