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干宋> 第四百四十三章 当皇帝的乐趣(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四十三章 当皇帝的乐趣(求月票!)(2 / 4)

“伐金、伐高丽是大乾中枢秘密决定的,战争讲究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哪能向每个人都加以解释?金太宗驾崩,不将皇位传其子完颜宗磐而将皇位传给其孙完颜亶这个黄口小儿,完颜亶刚一上位,就与其养父完颜宗干等人迫不及待的改制,致使金国内部矛盾重重,内斗不断,自相残杀,空耗国力、军力,战胜金国的时机就此一瞬。”

李存表示:“如果不是朕看准时机果断出兵,怎么有机会将困扰我汉家王朝数千年的胡患彻底终结?我如果被怯儒所阻挠,那才是彻彻底底的昏君,彻彻底底的鼠目寸光,彻彻底底的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

李存甚至忍不住吐槽了这些文官和文人:“很多人甚至五谷不分,又岂能明白东北对我大乾的意义?”

可以看得出来,连着灭了两国,将大乾王朝的版图扩大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李存,多少有点飘了,至少是不愿意再忍这些只会说风凉话的文官和文人。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

没有人能够切身体会到,在此之前,这些自以为是的文官和文人给李存所带来的烦躁。

这么说吧,但凡李存的意志力稍稍有点不坚定,可能都会让这些文官和文人带偏放弃了伐金和伐高丽,进而放弃了大乾王朝甚至是中华民族的千秋大计。

如今,李存用酣畅淋漓的大胜狠狠地打了这些文官和文人的脸,又充分证明了自己的眼光和决策能力以及英明神武。

这种情况下,李存就是明着骂这些目光短浅的文官和文人两句,他们都不会吱声的,更何况,李存还加以了掩饰,这样一来,就更没有人站出来捡骂了。

不过——

事后,李存自己寻思过味来,觉得自己有点太小家子气了。

不管怎么说,一些文官和一些文人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他们希望自己不要穷兵黩武,将拥有大好前景的大乾王朝带入衰败甚至是灭亡之境。

这种事,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明皇。

前半生,唐明皇英明神武,堪比汉武唐宗。

后半生,唐明皇昏庸至极,差点没断送了大唐王朝,名列昏君榜。

有唐明皇这样的例子在前,这些文官和文人有些担忧,也很正常,毕竟,并不是谁都跟自己一样,经过信息大爆炸的洗礼,是一个挂逼。

于是,转天李存又写下了一篇《求谏赋》。

在这篇《求谏赋》中,李存直言不讳的表示:

无论哪个朝代的衰落,包括它的灭亡,都是不值得同情、不值得惋惜的。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朝代灭亡,都是因为其内部先出了问题,比如说,皇帝昏庸,贪腐,奸臣当道,政令不合理,导致朝纲的混乱,进而导致王朝衰败甚至是王朝灭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都是全国官民用鲜血甚至是生命堆积而成的,所以,大乾王朝并不是自己这一家一姓的,而是大乾王朝所有官民共同的家园。

一个优秀的王朝,能够让弱者有勇气,让强者有所敬畏,让权力有所制止,让恶人行善,让善人不畏惧恶人。

只有这样的才能够让王朝稳定,长盛不衰,长治久安。

朕虽是皇帝,却眼不能观六路,耳不能听八方,不可能面面俱到。

李存明确表示,朝中大臣都肩负着直言的职责,当朕在做出某些决策当中存在偏颇的思想之时,需要大臣敢于站出来指出朕的问题。

李存还明确表示,自己的目标就是:“下情必得上通”,“外事必闻”。使自己与宰执大臣能较为真实地了解其时的社会动态,人心背向。使自己与宰执大臣在处理军国大事,在制定治国安邦的方针、政策措施时,能做到比较符合客观情况,减少失误……

经过后世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