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游戏竞技>星火2003> 第三百一十七章 扎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七章 扎根(2 / 5)

不甘心。

在前一世,他也曾经是这个群体的一员。

所以他也知道,这些人并不是真的能力低下——开玩笑,能走上科研这条路的,有几个是没两把刷子的?

也许,他们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想到这里,陈念开口说道:

“我们有压力是正常的。”

“这两年国内科研事业发展得很快,但平心而论,科研人员待遇的涨幅、尤其是基层人员待遇的涨幅是不够的。”

“我们太过于功利化了,资源全部集中在几个大型项目里,再这么下去,别说效率能不能跟得上,有些行业恐怕会被我们逼死。”

听到陈念的话,李想缓缓点了点头。

“这的确是个问题,但确实也没办法。”

“咱们现在还处于超车阶段,燃料肯定是给到火车头。”

“如果非要在这个时候去追求公平的话我觉得是得不偿失的。”

“舆论上的事情可以处理,但如果资源分配上走偏了,就很难纠正了。”

陈念摇了摇头,否认道:

“我不是说要放弃重点项目和重点人员,我的意思是,在这些人之外,我们应该拿出一些资源,来保证基层人员的生存。”

“那怎么做?提高基础工资吗?”

李想的表情有些无奈。

事实上,如果想要像陈念说的那样保证基层人员生存,从基础工资下手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原因很简单,你不可能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向他们发放特殊补贴、特殊奖金,这会严重破坏整个体系的公平性。

但问题是,提高基础工资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策略。

别说其他行业的连带影响,光是科研领域内部,要提高一千块钱的月薪,整体代价是多少?

现阶段,华夏官方、包括央企和各事业单位在内的科研人员数量大约在110万人左右,要给每个人多发一千块,全年就是150亿以上的支出。

而考虑到政策执行过程中各方面的潜在成本,提一次工资,成本接近200亿。

这就相当于一个大型项目的全周期研发投入了。

项目的成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人员优待的成果呢?

这确实是让人无奈的事实。

“不用动基础工资,指向性太差。”

“我们是能烧的起这个钱的,但也没必要这么烧。”

“我的想法是,设立一个专项津贴。”

“这笔津贴,专门用于在冷门领域深耕多年的科研工作者。”

“我们不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做出实质性的成果回报,但要求百分之百的投入。”

“换句话说,我们来为他们试错成本。”

对面的李想沉吟片刻,敏锐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

“评估体系是个大麻烦,如果没有硬性指标,这笔津贴会迅速沦为权力寻租的最佳温床。”

“到最后,还是那些有权有势的研究人员会拿到津贴,坐冷板凳的人该穷还是穷。”

“所以,我们不采用‘申请评估’的方式来决定给谁发津贴,我们用大数据。”

“大数据?”

李想对这个概念并不算太了解,于是陈念便继续解释道:

“我们收集所有科研人员的信息,提取收入水平,论文数量,实验次数,支出构成,甚至还可以包括资料查阅次数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选取最符合要求的人员。”

“一个简单的例子,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他们花在酒桌社交上的时间,肯定是没有花在实验室里的时间那么多的。”

听到这里,李想明白了陈念的意图。

“懂了,伱是想通过不会撒谎的数据,来确定真正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