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心(5 / 6)

,国师能在不造成百姓负担的情况下搞钱,他们不能,就这么简单。

坐在龙椅上的朱棣,不在乎杨士奇们所担心的人心啊、统治难度啊这些问题,因为朱棣是彻头彻尾的武夫思维,他手里刀把子够硬,全天下都得听他的,以实用为主,说那些乱七八糟的都没用。

而朱高炽则相反,他没有父皇的条件,同时也是典型的儒家思维,要的是最低成本地有效治理,而且是长期治理。正是这种差异,才导致了他们对待姜星火的政策时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如果理解了这种基于受教育程度和人生经历而产生的思维方式不同,那么对于仁宣时期,主动放弃大规模国土的「仁宣缩边」,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后来堡宗的事情,堡宗当然可恨,但要是没有朱瞻基放弃开平卫,导致北京在事实上直接成为北部国防线的一环,那么其实这场仗是不用在土木堡这种距离首都根本没多远的地方打的,对此朱棣就说的很透彻「惟守开平、兴和、宁夏、甘肃、大宁、辽东,则边境可永无事矣」,而放弃开平卫等一系列前哨防线,缩地三百里,尽失龙冈滦河之险,使得苦果早已埋下,甚至不夸张的说,女真能跨过长城入寇京师,跟这个也是有关系的。

见杨先生直接被自己干沉默了,朱瞻基缩了缩脖子,半晌才说道:「姜先生很厉害。」

「是很厉害。」

杨士奇到没有垂头丧气,但是多少有些无奈。

姜星火的出现,对于三杨等人来说,就是彻头彻尾的人生观冲击。

旧时代的一切学术理论、治国策略,似乎都开始失效了,而肉眼可见的是,姜星火克服了很多的困难,把变法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了起来,并且从一个胜利走向了另一个胜利。

在儒家的治理理念确实解决不了帝国那些被掩藏起来的尖锐问题,在各种制度经过三十多年演变逐渐变得僵化且死板的时候,姜星火的变法,就像是给一潭死水里注入了新的源泉。

可对于原本在池水里浑浑噩噩的鱼儿来说,却并非是什么好事。

「下去看看吧。」

马车停了下来,他们身边有不少保护安全的人,所以倒也不用担心。

这是一处路边的商铺,有不少人在排队。

「手里拿着这么多宝钞,不怕被偷吗?」朱瞻基小声问道。

「当然不会。」

杨士奇摇了摇头,由于宝钞泛滥,现在南京城里各个地方的百姓,基本上随身都会带着几张或几十张甚至上百张的宝钞,这玩意可以说是极其方便随身携带,而且攥着反而不容易被偷。

与之相比,铜钱由于加起来沉重,必须用钱袋装着挂在腰上,这才更容易被人一把捞走。

「穷则思变啊。」

排队观察了半晌,杨士奇叹道。

明朝的市井,始终没有宋朝那样繁盛,这跟官府的不提倡商业发展是有极大关系的,而在此情况下,在这种贫困落魄的环境下,很多商业嗅觉敏锐的人其实缺的只是一个机会,而一旦发觉有改善机会,往往会抓住不松手,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会努力去争取和把握。

因此当宝钞泛滥的同时,各种商业活动也越发兴盛起来。

比如......宝钞兑换。

杨士奇又带着朱瞻基走了几家店铺,最后拐进了一个小巷子,进了另一家店铺。

店铺上面挂着「刘氏钱庄」的牌匾,旁边的小旗上,则绣着「刘氏钱业公」。

这里,掌柜正坐在店内的里间悠闲地喝茶休息,一阵敲门声忽然响起。

「掌柜,有客人。」伙计走进屋子,向掌柜恭敬地禀报道。

掌柜摆摆手示意他退下,继续低头喝茶,过了一会儿才走了出去。

见到是一个中年人带着一个小孩,看起来是父子的模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