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363章 击鼓唱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3章 击鼓唱捷(3 / 4)

“登善多有费心也。“

回应他示好的是熟悉的落笔沙沙声,李世民遂放弃:

罢了,爱咋咋地吧。

算了下时间,今日应当是常参朝会,这倒是让李世民小小松了口气,还不至朔望朝参。

根据登基时的雄心,他亲手对朝会做了不少改进规定。

比如每月一日和十五日是朔望朝参,需陈列仪仗,百官皆至,典仪唱礼,其肃穆仅次于元正和冬至的大朝会。

其他时间,五、十一、二十一、二十五,五品以上官员需参早朝,谓常参。

九、十九、二十九,三品以上官员才能参加早朝,谓再参。

没记错的话今天应当是十一日,行常参早朝,礼仪倒是无须那般完备。

一行人脚步不算太快,至钟鼓楼时,百官也刚好已经按品次列于殿庭左右,前列的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很是显眼,李世民一眼扫过去便依着典仪官引导,从西序门入了两仪殿。

殿上首便是御座,此刻也早有内侍执御扇相合,眼见着皇帝大步过去端坐御座,典仪官方才传谕升殿,百官随着两省官有序入殿。

也就仅仅这一刻,李世民有一丁点羡慕百官。

身为天子居御座被百官朝拜,即便腰酸背痛也须坐得笔直,百官皆有软垫跪坐,小小懈怠一下换个舒服的姿势也没人能说什么。

至此升殿完毕,羽林军入场再依次勘察百官符信,等再唱勘验无误后,朝会方才正式开始。

只不过今日所呈的第一件事便让李世民微微皱眉,有人奏请称朝廷对科举进士在授官上颇多优待。

而说辞上无非还是那老一套,门荫子弟皆是唐勋贵之家,于国有功勋,优待科举便是苛待勋贵云云。

李世民面色古井无波,这般说辞从推行科举起便时常有之,他也早已过了会生气的时候。

甚至不需递眼神,魏征就主动站了出来一顿批驳令前者收声。

此事迅速按下,甚至李世民看着魏征骂人心中还有些暗爽。

下一件奏报没什么争议。

太子少师李纲病重欲请归乡,李世民下诏命太医署诊治,由太子陪同。

同时心中也难免暗自揣测,后世记录中承乾的行径是否也与李纲早逝有关?但如今有孙药王在,怎么都应当能延寿几载才是。

不过还没等李世民遐想完毕,民部侍郎便出面奏请,欲求准许尽赦八万突厥汉奴为民。

这又是一桩能追溯到前朝的麻烦事,因为隋末战乱时,突厥曾数次南下劫掠裹挟百姓。

如今突厥败亡,这些被掳的百姓也犹如看到曙光纷纷求命,此前魏征去北面处理突厥降人时也曾奏报过此事,只是其中整理名单异常麻烦,直至今日方才点清,被掳为奴并活命至今者,有八万人。

民部慷慨陈词,称如今我唐大胜,合该赦其为唐民,以壮武威。

御史中自然有人起身反对,称如今又兵发吐谷浑,结果如何尚不清楚,赦奴为民不啻于与突厥夺利,若其心怀不满鼓噪生事,恐怕两面难兼顾。

李世民嗤之以鼻,突厥有这胆乎?

不过此事也应该不用他操心才对。

果然,魏征很快又起身慷慨激昂。

魏征的意见总体折中,但实在:

全赎买恐被漫天要价,全赦免又可能会使漠南生乱布下祸患,不如由他亲自一行去与那些突厥人商议。

更深处的道理则是简简单单,加上对这八万汉奴的完善处理,才是他魏征此前疏善漠南的全部政绩。

李世民自无不可,甚至还额外点将,由翼国公秦叔宝领北衙禁军一部随行,护魏征周全。

此令又让百官侧目——去年他们可是知道,当时去拜访过翼国公的私下都在说可以早设灵堂了,结果如今甚至都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