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三二九章 李鸿章来访(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二九章 李鸿章来访(六)(2 / 3)

而有时一个人静想,萨镇冰隐约觉得这些并不是甲午战争失利的主要原因,现在听秦铮这一番话,忍不住道“看来贵众对甲午一役十分熟悉啊!”

秦铮点了点头,道“我们虽然一直定居在海外孤岛,但也并未闭岛自守,只是在暗中活动,未露明身份。诸国发生的大事,我们大都知道,而中华之地,本是我们的故国,因此我们对大清的事情更是关注,甲午一战举世震惊,由其是大东沟一役,为首次铁甲舰之战,是各国海军研究的重点,我们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萨镇冰道“不瞒秦政委说,在下这数年以来,到也曾反思过甲午一战,但因才智愚顿,一直未得其解,不知秦政委能否指教在下一二,甲午之败,我大清到底败在何处呢。”

这一番话,连李鸿章、张佩纶、李经方都大为动心,在曱午战争之后,他们自然也都反思过战败的原因,只是不知以海外华人的见识,会怎样看待甲午战争的失败。

秦铮笑道“指教不敢当,不过我们确实是对甲午战争做过认真的总结,不过篇幅巨大,不是一句二句话能说清楚的,等到了天津以后,我再找给各位看。不过这一点时间,我到是可以为各位一个反思的思路。”

萨镇冰立刻道“愿闻其详。”

秦铮道“孙孑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凡此五者,将莫不问,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这段话是孙孑兵法 始计篇的开篇部分,大体的意思是指在战斗之前,首先要估算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战争胜负的可能性,从宏观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对比、分柝、研究,并对战争发展的进程和最终结果进行预测。孙孑给出的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条件是道天地将法。道是指国家政治;天指天时;地指地势;将指作战的将领;法是指国家制度。

李鸿章、萨镇冰、张佩纶、李经方都是看过孙孑兵法的人,自然也知道这段话意思,而且隐约是明白一点秦铮的意思,是用这一段话来分柝甲午战争的结果在开战之前就决定了,只是又都不明白,秦铮是怎样从这一段话分柝甲午战争之前,中日双方的实力对比,因此都是一脸茫然。道天地将法,除了“将” 之外,其中四点,到底应该怎样算呢?

秦铮接着又道“道天地将法,这个说法有些难懂,因此我把孙孑给出的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条件稍微修改一下,叫君臣将兵民,各位都曾是大清的重臣,而且对日本也有相当的了解,那么请各位分柝一下,在甲午战争开始之前,清日两国的国君谁更圣明、更有雄才大略;清日两国的大臣那一方更为国尽力,竭尽全力帮助本国赢得这场战争;清日两国的作战将领是那一方更舍生忘死,奋力作战,清日两国的士兵那一方更英勇顽强,不畏生死;清日两国的国民那一方是举国上下,一致支持本国的战斗。”

听完了秦铮的这一番话之后,李鸿章、萨镇冰、张佩纶、李经方都沉默不语,因为应秦铮的说法,这五个方面的对比结果实在太清楚不过了。

两国的国君,日本的明治天皇是世界公认的英明国君,在甲午战争之前,带头下令节省宫廷三成的开支,为日本购买军舰;而清廷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却挪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而名议的最高统治者光绪皇帝则是对世界大势根本不明,对中日两国的实力对比也两眼-抹黑,只凭着一股气血之勇,一开始一力主战,而战事不利时又惊惶失措,只能听凭慈禧太后确定割地议和。

而日本的大臣如伊藤博文、陆奥光宗、山县有朋、桦山资纪等人,在甲午战争前后期间,无不齐心协力,竭尽全力帮助日本赢得这场战争;而清廷似乎只有李鸿章一个人再与日本作战,朝中以翁同翕为首的清流不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