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三二七章 上海博奕(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二七章 上海博奕(九)(2 / 3)

海市政府的意见,就是纯用经济手段打嬴这场经济战,并且让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巨亏一次,一来是显示华东政府强大的实力和动员能力;二来是给这些商人们一个深刻的教训,毕竟这里面还有不少中国本土商人参与,让他们知道跟着外国人与本国为敌,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三来也是增加纸币的流通,在上海交易,是不能直接使用白银或其他各国的货币,只能用华东政府发行的银元或纸币,但用银元要交纳3的铸币税,因此一多半都会选择纸币。

于是青岛行政院最终回复上海市政府,以纯经济手段打嬴这场经济战,而青岛方面会动用战略贮备物资,给上海全方位支援。

得到了青岛方面的承诺,李松晨心里也有了底数,于是可以放手去大干一场,而要以纯经济手段打嬴这场经济战,首先自然是提价,増加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的投机成本,同时还可以迷惑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让他们加大投入,最终自然亏得越多。

但价格要提升到一个什么水平,则需要认真的研究,毕竞现在的上海市场基本是靠上海市政府以低价格维持,才免强保持稳定,提价的幅度过低,则意义不大,提价的幅度过高,则容易造成社会恐慌情绪,甚致是挤兑银元的风潮死灰复燃,也不是不可能的。另外提价还会给外界造成上海市政府己经难以为继的印像,这会给不明真像的人在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冲击,后果也很难预料。

经过了上海市政府官员们的认真讨论和详细计算,最终才确定将米纱布煤等生活日用主要物资的价格指数提升到3倍左右,和此前的价格低位相比,价格提高了近一倍,自然会大幅增加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的投机成本,当然这个价位对普通民众来说当然是很高的,但如果时间不长,则免强也能接受,因为在挤兑银元期间,上海经历过一次抢购的风潮,绝大部份市民家里都贮备了一定数量生活日用主要物资,可以維持一段时间,毕竟这次的投机炒作也不会維持太长的时间。当然也不能排除有少数没有或贮备不够,而且收入较底市民,则可以釆取社会救助的方式,保证他们的生活。

至于提价对外界造成的心理冲击及影响,李松晨认为在短时间内可以不必在乎,如果甴于是对华东政府的信心不足,或是不信任导至了错误的选择,华东政府也不必为他们的行为后果负责。当然在提价之前,李松晨又招集盛宣怀、张謇、赵维忠等人,一来是向他们传递信息,在关建时刻,一定要站好队;二来也是通过他们,去告戒上海本土的其他商人,不要做出错误的选择。

果然,在上海市政府提价之后,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疯狂的购进运到上海的物资,因为在他们看来,华东政府已经力不从心了,只要再加一把力,就可以将华东政府彻底打倒,然后就可以进入自己的狂欢时间,因此才不惜上海市政府提高了价格,不惜以贷款,甚致借高利贷的方式获取大量的资金,毕竟要搞投机,要搞炒作,也是需要足够的资金做支撑的。

而且在各国南京领事的推动下,还吸引了大量上海以外地区的中外商人也加入进来,希望博个富贵,另外也确实有一些上海的本土商人利令智昏,终于忍耐不住财富的诱惑,因此也不顾盛宣怀、张謇、赵维忠等人的再三警告,也下场上阵,参与这场狂欢。

一开始的时间,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信心十足,认为华东政府己是摇摇欲坠,于是众人一起发力,打算一鼓作气,把华东政府彻底打倒,于是运到上海多少物资就吃进多少。但运到上海的物资一批接着一批的到,商人们买完了一批又到来了一批,一连10天,几乎都没有中断过,而这时参与投机炒作的商人们的资金反而到了极限,运到上海的物资却仿佛无穷无尽一样。

在这个时候,银行首先警觉起来,收紧了放贷,而随后也有不少商人明白过味来,意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