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四零九章 内务(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零九章 内务(四)(2 / 3)

,一方面确定是认真创作,不是敷衍之作;另一方面也是进行评层级的依据。

当然政府的拔款只能确保书画院的正常运作,但要收购珍藏艺术品,政府的拔款就不够了,毕竟收购珍藏艺术品的费用是个无底洞,除非是某些国宝级的精品,可以审请额外拔款,但大部份收购费用,还需要书画院自筹。当然政府可以给书画一些优惠政策。

书画院自筹费用的方式首先当然是社会捐赠,其次是靠出售书画院的成员作品,这又分为两种,一是专门的高端定制,这主要是由大师、名家来负责;二是自由创作的作品出售,这是艺匠负责,主要是走量,也是书画院要求成员定期向书画院交纳部份作品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招收会员,开办培训班,举办展览等方式自筹费用。而这些自筹的费用将存入专项基金,一但要动用,需要经过书画院的高层讨论并投票决定。同时每个月都要公布专项基金的流水帐目,做到财务公开透明。

听了王福庵、吴隐的介绍之后,另两人,还有其他社员也都对天津书画院的运行模式很感兴趣,毕竟大师凤毛麟角,名家也是屈指可数,大多都是学匠,要养活自已并不容易,如果有一份稳定收入,自然是都愿意的。

天津书画院自筹费用的方式,西冷印社其实都偿试过,但并不算成功,社会捐赠的前提是社团本身要有足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按照天津书画院的层级划分,必须要有大师级的艺术家坐镇才行,而王福庵、吴隐等四人最多只能达到名家的水准,养活自己并不困难,但要为西冷印社拉来大笔的社会捐赠,确实是有些免为其难了。天津书画院一来是有几位大师坐镇,其次是有政府背书,这样才能拉到不少的社会捐赠。

而出售作品,西冷印社也在做,但大部份成员首先是要养活自己,其次才能为印社创作,只有王福庵、吴隐等少数几人才有较多的空闲时间进行创作,但王福庵、吴隐等人的知名度还略有不足,接高端定制的活不少,而走批创作,只靠这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西冷印社无法完全校仿天津书画院的运作模式,除非是向天津书画院一样,由政府来背书才行。

但天津书画院是由王乐之在天津主政时一手创办,从一开始全部产权都是华东政府所有,而西冷印社是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四人创办,并且为之投入了大量心血和精力,要将西冷印社完全交给政府,几个人心里也是难以接受的,毕竟现在印社的经营虽然困难,但还没有到维持不下去的地步,因此几个人自然是不愿将西冷印社交出来。

不过几个人对王乐之还是相当有好感,一来是同道之人,王乐之喜好书法可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有相当的功底,志同道合自然就意气相投;二来王乐之的到来,也解决了西冷印社不少难题,起码前段时间拉来的捐赠,确实给西冷印社解决了许多困难,只是这笔捐赠是不可重复的。另外四个人也确实看出来,王乐之建议采用天津书院的模式,也是真的为西冷印社的发展着想。因此无论是否接受王乐之的意见,几个人对王乐之仍然是十分感激的。

几个人将王乐之请进社内,分宾主落座,又互相客套了几句,并且又再次向王乐之表示了感谢,闲谈了一会儿,王乐之才道“维季兄和石泉兄去了天津一趟,不知道有什么想法呢!”

吴隐道“王省长,我和维季的这次天津之旅,确实是不虚此行,我和维季也都增涨了不少见识。”

王乐之点了点头,笑道“那么两位对天津书画院的运行模式又是怎么看的呢!”

吴隐道“实不相瞒,天津书画院的运行模式很好,可见王省长确实是花费了相当心血,而且真心也保护发扬我中华之国粹,我等都深感敬服,只是……”

王乐之道“只是什么?石泉兄尽管直言无访!”

这时王福庵道“王省长,我们也直话直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