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女生耽美>华娱之笑洒全世界> 第1007章 初次邂逅奥斯卡(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07章 初次邂逅奥斯卡(一)(2 / 2)

名。

如果你关注过四五年奥斯卡,就会大致了解奥斯卡的评奖套路。每个电影节都有自己的偏好,标榜不一样的价值观,到了奥斯卡,必须是走美式类型片化剧作套路的电影才有机会入围。所以很多质量过硬的艺术电影,代表本国申奥了,也不可能拿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奥斯卡有自己的玩法,这几年都在变化,只是变的不快而已。

近几年随着利坚国独立电影的崛起,入围奥斯卡的影片基本上都是一些中低成本的独立电影。大制片公司每年还是会量身定做几部专门用来申奥的奥斯卡命题作文,像斯皮尔伯格导演拍的那些《林肯》《战马》《间谍之桥》之类电影,不过最后都因为片子太过于工整且四平八稳,只能沦为陪跑。

叙事传统复古的片子搁在二十年以前可能是奥斯卡上的主流,比如今年马丁·斯科塞斯的《沉默》。片子的品质上乘,但颁奖季里依旧没多少人吃这套,就算最佳影片给了历年来少有的九个提名,却依然不愿意多加一个给《沉默》。

如今流行独立制作的低成本文艺片,因为这些小独立制片公司的选片更灵活,也更偏向于艺术电影,近几年也都会有片子从年初的圣丹斯一路杀进年终的奥斯卡。这些电影不能用传统的好莱坞类型片套路来评判它们,独立电影都有着各自的艺术追求,剧作上常常很讨巧。

套用罗伯特·麦基的那本《故事》,写的再标准也不足以拿到奥斯卡,还会被说指保守传统,像《卡罗尔》《大空头》《聚焦》的剧本按照好莱坞传统叙事的标准来看,都不算完美的剧本。麦基本人去年还批过这几个本子,而今年的《赴汤蹈火》更是反类型到底。

评委们更喜欢聪明的剧作,在类型片的基础上找到某个讨巧新鲜的点,这点倒是骨子里和欧洲的三大电影节是共通的。

在这些入围的电影里,又有奥斯卡偏好的不同的类型,因为奥斯卡的评委群体大半是精英品位的中年白人男性,所以他们偏好的电影也被成为老白男口味。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