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商遗> 第一卷●商遗顽民 第一章 铜匠家的儿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商遗顽民 第一章 铜匠家的儿子(1 / 2)

三月,洛邑,郊外。

李家门村。

(注还原历史,“村”应该是“里”或“邨”。但为了方便读者,后面统一写成“村”。小说家言,方家哂笑了。)

郭铜匠一大早就架起了炉火,开始了一天的营生。

门外三尺,就是泥泞不堪的村道,牛粪,羊粪和鸡粪,混合春雪入泥,一片狼藉。

铜匠铺里,炉中火旺,将原本有些幽暗的半间茅屋映照得微微发红。

“叮,铛铛。”

“叮,铛铛。”

稳定、节制而有韵味儿。

随着一块通红的铜块,在一大一小铜锤的淬击下,逐渐成型,有了鼎炉的轮廓,郭铜匠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ii

“爹,还差三个鼎炉,这个月的任务就要完成了。”

郭羊一边抡着大铜锤,准确地打在郭铜匠手中小锤指点的位置,一边说道。

“嗯。”郭铜匠话不多,即便面对儿子,也是言简意赅。

郭羊是郭铜匠家唯一的儿子。在他之前,曾有七个哥哥,都是未出襁褓便夭折了。

所以,当郭羊出生时,心有余悸的郭铜匠便给他起了一个贱名,希望能留住其小命。

也许是这个贱名起了作用,郭羊从一出生,就格外健壮,大病小灾,从未有过。这让老来得子的郭铜匠喜出望外。

郭羊在家里乖巧、懂事,颇能体谅父母之艰辛。所以,他才十二岁,就已经给郭铜匠打下手了。ii

在村里,郭羊的名声可不太好,虽无偷鸡摸狗、打架斗殴之恶习,但其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却是出了名的。

只要不打造铜器,他成天在村里村外游荡,对那些平凡之事,也是充满了好奇,能够躲在小树林里观察整整一天的蚂蚁搬家。

他也没什么朋友,李家门村人都觉得他是个奇怪的孩子。

郭羊的确是个奇怪的孩子,经常会冒出很多稀奇古怪的念头,这让他看起来有些萎靡不振。

不过,大多数李家门村的孩子都有些萎靡不振。除了跟随父母制作青铜器皿、编筐、养殖鸡鸭和牛羊,所有人都被禁止农业和习练武术。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商遗顽民。ii

作为前代商王朝的后裔,本来是被封归殷商大王子武庚,以祭祖祀。

但经历了“三监之乱”后,一部分商遗被迁离殷都旧地,分配到了商丘之地,分封为宋。

一部分,就地安置,由新王朝分封的王监管。

而另一部分,也是人数最多的,则被强行迁徙到了洛邑,成为商遗顽民。

这些当年参与了反抗新王朝的人,以新王朝绝大多数人的想法,是要让他们集体殉葬。但有一个叫周公旦的人阻止了这一行动。

所以,他们存活了下来。

但新王朝明确规定,所有商遗顽民,不准从事农业,也不得习练武术,不准私藏兵刃,更不许从军入伍。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完成新王朝摊派下来的各种手工活儿,比如打造青铜器、编织草席和养殖一定数目的牲口。ii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利用他们商先民传承数千年的工艺技术,为新王朝输送源源不断的青铜器、珐琅器和各种玉器。

完成规定任务后,商遗顽民会定期领到一些粮食,吃不饱,也饿不死。

当然,如果有人偷懒,后果很严重,往往会被一根绳子栓了,挂在城头上,一直等到被风吹干,像一面面滑稽的旗帜,随风飘扬。

至于商遗顽民们因为游手好闲而逐渐滋生的种种恶习,似乎被漠视了。或者,是新王朝愿意看到的。

偷鸡摸狗,耍骰赌钱,这些在新王朝被严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