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大明元辅> 第245章 远东一盘棋(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5章 远东一盘棋(一)(3 / 4)

朝鲜半岛征调过来很多韩国人用于镇压中国老百姓的反抗。

但是日本人也没把他们真当自己人,因此不给他们配发武器,这一点还不如对待中国的伪军伪警。当时中国伪警好歹有一根警棍,而这些韩国人只能把家里妇女洗衣服用的洗衣棒拿出来当武器,随身带着,稍见国人不顺眼,就用棒子一顿毒打。

因此,东北的老百姓背后就管他们叫高丽棒子,口口相传之下,“高丽棒子”逐渐成了大家骂这些为日本人卖命的韩国人的蔑称。

蔑称归蔑称,但如果双方的地位换过来,高务实就觉得应该很不错,他就很想把日本人变成南疆的“日本棒子”。

甚至他还想再玩一套“皇帝总是好人,错就错在有奸臣”的把戏,让日本人充当坏人这个合适的角色,把南疆土民的仇恨拉稳,让明人能更好的去玩社会平衡,自己却超然在外。

而日本人一旦这样做了,也就再也回不了头,只能更加老实的抱着京华的大腿,乞求能永远保持“第二阶级”的地位。

不过话虽如此,原先的归化户籍制对于日本人也同样有效,既然高务实连南疆土人中的积极、优秀分子都乐意将之归化为汉人,何况整体来说比他们应该更优秀一些的日本人呢?

霸者眼中,非我即敌;王者眼中,非敌即我。

非我即敌者,能团结身边的核心力量,披坚执锐纵横一时,但霸业终难长久,一旦出现失败,往往意味着主力重创,而后难图再起。

非敌即我者,能团结一切非主要敌手,众星捧月百鸟朝凤,落拓时有人倾囊相助,艰难中有人生死相随,厚积薄发百折不挠,其力如江河之不绝,其势如海浪之汹涌,跬步千里,终成伟业。

前者如项羽,后者似刘邦。

同许多人一样,高务实前世年轻时也以为项羽才算英雄,不愧霸王之号,但等年岁见长,方知霸王终究只是霸王,彼时彼日,惟刘邦才配得上“皇帝”之名。

大业未成之前,因为心里的一丝旧怨而将一股不小的助力弃而不用,那只是少年意气罢了。

更何况,以高务实心中的计划和对日本人民族特性的了解,他们连“脱亚入欧”的口号都喊得出来,而两宋之时,许多日本人更是把自家妻女送给旅日的宋朝商人过夜,只为了改良“品种”。

那么在归化户籍制下,这批人该有多么积极进取,以期摇身一变,成为一个高贵的“汉人”?

[注宋时日本人送妻女予宋朝商人改良“品种”一说,并不是我所杜撰,当时确实很常见,不过我要说明一下原因。

日本人极其重视本家家名,而不算太重视血系。比如战国时期不少大名发现了优秀的年轻人,认为他将来能帮助本家振兴家名,往往便会收其为养子,或将女儿嫁给他如此便成为“一门众”,可以粗浅理解为一家人,到最后甚至把家督之位也传给他。

所以对于日本人而言,传承家名比传统血统更重要,乃是此时很常见的思维和现象。]

家名这种东西,在大明来说大抵便是“姓氏之门第”。振兴家名的意思,大概便是确保姓氏不变而门第提高。

日本人的这种思维对于高务实来说简直不能更妙——我有一百种方法把这根胡萝卜花式喂给你吃!而你想要吃到这根花式喂来的胡萝卜,献出自己的一切难道不是很值得吗?

正如高务实当初设计户籍归化制的初衷一样,他不仅是要吸纳一切优秀的“被统治阶层”,还要让那个阶层始终保持对“向上”的向往。

社会底层之人没有晋升空间,乃是任何统治的大敌乃至死敌。正如历史上的大明为何明明有着亿兆子民,却居然会输给只有那点人口的女真一般,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大明的军队根本没动力打仗——你再努力、再厉害,五军都督府的那几个大都督位置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