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大明元辅> 第284章 总百揆(七)姑嫂同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4章 总百揆(七)姑嫂同心(4 / 5)

守御或还勉强,进攻并无余力。

但是不管怎么说吧,由于大明差点因英宗亲征而亡国,因此后世朝臣对明帝远离京师十分戒惧,生怕自己规劝不力,继而耽误了社稷。也因此,明朝大臣对于帝王出京巡狩是十分抵触的,哪怕是紫禁城天气热,帝王去西苑等地消消暑,大臣们也觉得彼处不可久留。

究其原因,帝王巡狩或去郊区休养,终归了是离开了紫禁城这一权力中心,常朝等不免受到影响,且帝王的言行更难被朝臣们窥知,大臣们不放心!

到了正德时,武宗以好巡狩出名,南巡、北巡、西巡一个也不少,然而史家对他的评价多贬责,认为他喜好游玩,出巡纯粹是劳民伤财,这种评价显然有些偏颇。

“巡狩”这个词本就是为帝王创造的,巡狩本身无错,关键看帝王出巡做了什么。武宗北巡北边,不能说对北边防御没有帮助,至少皇帝亲临前线,虽肯定带来了骚扰,但同样也必然给了北边将士以很大的鼓励。

正德帝时,明朝面对的敌手是蒙古中兴之主达延汗,达延汗统一了东蒙古,对明北边形成了全面地压迫,史料常称达延汗为“小王子”。正德帝北巡九边,又何尝不是对北边局势的担忧呢?游玩可能是一面,但为社稷着想也必然是一面。

如果皇帝只是在京郊西苑、西山避暑消凉,或者去昌平谒陵,那么还不能将之视为巡狩,毕竟连京畿都没出,也谈不上什么巡视民瘼和军情。有明一代帝王最后一次离京巡狩,就是嘉靖十八年的嘉靖帝南巡。此后,隆庆、万历、泰昌、天启皆未离京出巡,最多就去了下昌平。

隆庆帝是没空动,因为他主政前期俺答汗隔三差五破边到山西等地劫掠,后期则虽然完成了俺答封贡,但他自己身体垮了,就算想动也没什么力气去动了。

万历帝是不爱动,原历史上的俺答封贡发生后,明蒙关系还比较和睦,但万历帝最远就去了昌平拜谒祖陵。后来因为国本之争和百官打起了冷战,自然也就更没有出京的意思了。

泰昌帝也没空动,因为在位时间实在太短,这就不说了。天启帝时,后金已经崛起,缺乏出巡的外部条件。崇祯年间,后金和蒙古联军每隔几年就到明京畿一游,最远还去山东济南俘虏了德王,崇祯帝更不敢动。

其实崇祯末年,崇祯帝一度有南狩的念头,奈何局势发展太快,大顺军以迅雷之势,连破山西、大同、宣府、居庸关,他又还担心自己南巡落下狼狈之名,犹豫之下最终南巡无望,明亡不远矣!

嘉靖帝由藩王而为帝王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说了。总之每逢清明节百姓祭祖之时,嘉靖都不能亲临显陵拜谒,因为实在离得太远。既然自己已经是皇帝了,嘉靖帝心想:把生父陵寝迁到北京不就得了?

他让大臣们讨论迁陵之事,当时为礼部尚书的夏言说:“兴献皇帝的体魄已经埋葬很久了,如果我们贸然打开陵墓,怕是泄了陵寝的灵气,恐怕兴献皇帝也不愿意这样啊!”嘉靖帝怕自己的好心被冠以不孝的名声,便暂时放弃了迁陵。

嘉靖十七年底,嘉靖皇帝生母蒋太后去世了。太后生前说:“请儿子务必把我跟你父亲葬在一起。”嘉靖帝谨记遗嘱,便又想把显陵迁到北京大峪山。但是承天府那边来报,说显陵玄宫渗水被淹了,恐怕难以搬迁。

嘉靖听了十分震惊,承天是自己的发迹地,显陵是生父的陵墓,不能让老父亲黄泉之下不安心啊!于是便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于嘉靖十八年带领夏言、严嵩等文武百官南巡湖广承天府,查看明显陵情形。

这一次南巡,既是明帝最后一次巡狩地方,也是一次由年幼太子出任监国的故事——永宁长公主方才说“连年岁都相差仿佛”,就是言及至此:那一年的太子年仅四岁。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