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大明元辅> 第287章 辅弼(廿九)关原还是安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7章 辅弼(廿九)关原还是安土?(2 / 3)

理很简单:入关。也就是“夷狄入中华则中华之。”

正因为他们自己都只敢自己是中华,而又心心念念那个大中华,偏巧中华文明自己也“夷狄入中华则中华之”,那岂不是妙哉——我打进中华之后,我就成了中华了啊!还有什么理想比这样的屌丝逆袭剧本更让他们心潮澎湃?

当然,这些东西大多属于此时日本人的潜意识心理,平时他们自己都未必会去琢磨,就像如今的甲斐姬:我都是高家的人了,我当然是要为夫家打算啊!再,这样做对成田家也有极大的好处,我为什么不做?至于你日本,得了吧,日本不过是中华,我都大中华了,那中华还有什么好眷念的?

甚至在她看来,不定“大中华”本来就是可以把“中华”囊括在内的一个概念。这就好比你是个县令,平时听知府的话当然没问题,可哪天巡抚来了,你听巡抚的话有问题吗?那更别是皇帝来了。

甲斐姬具体做了什么呢?当然是推波助澜,两头支助,将双方都武装起来,使得双方都认为局势已经明显对自己有利,是时候与对方决一死战,逐鹿天下了。

甚至,为了平衡双方的实力,甲斐姬还在请示过高务实之后重新给“东西两军”分配了几个砝码人物。

比如,原历史上阴差阳错跑到西军一边的岛津家,这次由于岛津家早已是京华多年的贸易伙伴,全日本都知道他们的立场,所以也就提前站队了德川家康。

但是也有并不为外人熟知的,比如黑田家,他们并未表明过立场,这次就被甲斐姬安排去了西军——虽然他们在原历史上也属于西军,但主力并未去关原,这次却被安排去打决战。其余还有一些大名家,看似都有自己的立场,实际上是被甲斐姬奉命操纵的,就不一一例举了。

到最后只剩一个问题:如果东军方面的德川家康可以相信京华是支持他的,那么西军方面凭什么也敢相信呢?

道理很简单,甲斐姬告诉石田和毛利等人,明确:“多少人都在两头下注,京华又为何不可?”众皆恍然。

是的,无论是这次的日本内战,还是原历史上的关原之战,实际上很多大名家都是两头下注。这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比如家中有两兄弟,那就一个去东军,一个去西军;有两父子也一样,父亲去了东军,那儿子就去西军。

听起来仿佛有点离谱,其实也是情理之中。各家大名混到如今都不容易,尤其不少大名还都是祖传的家业,前人们的智慧当然也要继承一点。在乱世中并非人人都能问鼎,更多的人都有一点底线思维:我起码不能把祖业玩没了。

所以,两头下注才是最实际的选择。就算其中一个倒了大霉,至少另一个总能混点功劳,这功劳不让他获得多少赏赐,至少总该可以保住家业不是?

很早就过,日本人重的是家名,不是其他。

至此,战争所需的一切都已具备,只差一点火星了。

火星很快来了,而且不出意外,依旧是《直江状》。这件事前文有述,就不重复了。总之,德川家康照例借此发动了对上杉景胜的“惩戒之战”。

作为回应,石田三成举起了他那让后世迷惑不解但确实十分著名的“大一大万大吉”旗帜,号召“忠于丰臣家”的大名和有志之士起兵响应。

最终,德川家决定在在清洲城会聚大军然后“上洛”,而石田三成则决定在大坂城会聚大军,然后去迎战德川家康。

高务实看信看到此处不由一笑:“这倒是有意思了,清州、大坂。如此一来,该不会那决战之地仍是在关原吧?”

关原之战挺有名,但关原具体在哪却是很多人不曾注意的。其实这地方就在岐阜城外不远,那一片平原都被称之为关原。而岐阜,则是丰臣秀吉当年的主君织田信长崛起之地,原名稻叶山城。

不过高务实也只是随口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