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盛唐风华> 第九百八十九章 破阵(四十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八十九章 破阵(四十八)(2 / 3)

静气地说这番言语,而是撕心裂肺地喊。

就算是听不清他们的言语,就只听那足以叫破喉咙的惨厉腔调,就知道情况到了何等绝望的地步。

这些言语说完,随后就有人扯脖子叫嚷:“大将军都死了,咱还打个什么意思?

降了吧!降了就能回家了!”

“是啊,咱受这些罪图个啥?

还不是为了回家?

降了就能回去,再打都得死!”

若是仔细听,便能发觉,后面说话的人,口音和前面的骁果军其实多少有些差别,虽然不至于听不明白,但起码也能证明并不是来自关中的。

不过一来骁果军成分本就比较复杂,关中骁果是为了方便彼此抱团所采取的说法,其成员中本就有很多来自北方但并非关中子弟,口音差异也是正常;再者战场本就混乱,人在这种环境里,也不可能平心静气分辨对方是不是和自己真是乡党,些许的差别分不出来。

最重要的还是宇文承基的死,给这些兵士带来的巨大打击。

在这一瞬间,所有骁果军都失去了灵魂,自然也就没了辨别真伪的能力。

事实上反倒是一部分玄甲骑将领心里暗自嘀咕:这声音咋那么耳熟,像是那个王仁则?

这厮鸟咋个成了骁果军的俘虏?

只不过随着战场情况变化,他们的想法也就到此为止。

徐世勣手段自然不止如此,就在这些蓬头垢面看不清相貌的骁果降兵高喊过去不久,就听隆隆战鼓声震天动地,而在战场远方,更多的李唐战旗出现,如同一条巨龙,直冲向骁果军防线!这是……李唐大军?

军中辨认敌军兵力多寡最简单的手段,就是数旌旗看烟尘。

尤其是骁果军,作为大隋帝国最后一支精锐武装,对于战阵知识的了解也最多。

一面认旗代表多少兵,一面指旗又意味着有多少人马,这些知识可是自家军用皮鞭加棍棒生灌下去的。

早已经形成了一种下意识地反应,遇到战阵先看旗帜随后就能在最短时间内估算出对面兵力大概。

虽然对方的兵马并没有真的杀到自己面前,可是粗看过去,这唐军主力怕不是也在五万以上。

也就是说之前一直按兵不动的潼关唐军,已经抵达了战场?

怪不得徐乐有这么大胆量,敢拿区区八百骑兵攻打自家十万人大阵,原来真正的杀手是在这里。

如果说之前曹符臣等人虚摇旌旗,令骁果军半信半疑。

那么这一刻大队人马的出现,已经彻底摧毁了他们的心理防线。

不管是普通士卒还是带兵军将,都认定李唐主力大军已到战场,马上就要踏破己方军阵屠戮自军将卒!虽然从兵力对比看,潼关唐军不过六万之数,充其量也就是骁果军的六成。

可是账不是这么个算法,打仗也不是单纯的人数比较。

十万大军布成大阵,单独一个点的兵力极为有限。

人家六万大军则是拧成一股绳,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涌过来,那看似坚不可摧的防线,又哪里禁得起这么多军队一冲一撞?

若是宇文承基还活着,这些骁果军还有个主心骨。

只要自家主将一声令下,哪怕明知道必死,大家也会咬着牙斗下去。

可是现如今承基死了,骁果军已经没了首领失去了灵魂,更谈不到胆魄或是血性。

就如同上一次他们投降瓦岗一样,那时候是因为承基被五虎将联手打落马下生擒,骁果军因此失去斗志。

这次比上次还糟糕,自家主将的脑袋,就在人家手里提着,面前更有以逸待劳士气如虹的李唐大军,这仗又怎么打得下去?

如果骁果军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就可以发现,所谓的李唐大军看似势不可挡,实际上进攻的速度慢得要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