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攻约梁山> 第345节头脑发热,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5节头脑发热,下(3 / 4)

盗的凶悍转为正规军的勇猛。

晁盖他们把在辽国弄马想得太简单太容易了。

殊不知只一个怎样穿越辽军边境就是致命问题,不是不高度熟悉边关地形和辽军驻守情况的人能玩得起来的。

二龙山这些人真去了辽国,九成九只是送死。马也弄不到多少。空损人力。

刘唐和郑天寿知道在辽国趁火打劫的事。

他们只负责把马安全送回,任务一样重大,北方的事和他们无关,也没多问。

这次的马只有六七百匹,还大多数瘦弱,显然是契丹难民南下无法好好喂养马匹导致的瘦弱。

宋万听说这下来了六千多人,愣了一下,随即大喜道“这下公孙先生不会再缺人手了。”

又催促刘唐赶紧把马送走。

小批量送,马少,路上好控制,也不太惹人注目,能多些安全。早送回,也少些在客栈的消耗。

下一批很快就会汇聚来,得赶紧回来再送。

刘唐、郑天寿也清楚上次送马已经引起官府注意,这次只怕会有麻烦,还是别集上千匹再送的好,都说“哥哥说得有理。”

二人只带那走了一趟熟悉了路子的五百弟兄赶紧带走了现有的马。

赵岳听说二龙山一下派来六千多人,感觉晁盖吴用是疯了。

在北方抢掠的公孙胜、李忠、周通、杜千听说过也不禁露出尴尬,这时是真正深切意识到晁盖藏在内心急于崛起闹大成为大宋绿林第一势力的念头。

出头的椽子先烂。

大宋还没烂到亡国的时候,势力犹存。

反贼,有了马军不等于有了一切,根基不足,谁先闹得厉害,谁必定先遭到重点打击,先死。

看来赵岳说的必须削弱二龙山实力,以此按住胆子太大也起了野心的晁盖,不让他过早地跳起来堵枪眼,这决策是对的。

弄走二龙山这些骨干,正是让晁盖避免早死。

他们彻底想通了,不再对晁盖有愧疚心,转为积极支持赵岳把刘唐带来的六千多人也弄去编入沧赵北军。

这样对二龙山,对这些汉族强人其实都好。

好汉子损失在内战中,未免太可惜了。

公孙胜在辽国弄马碰壁,这些天对辽国多了些了解,也深切感觉到自己当初在弄马问题上是何等的幼稚可笑。

辽国难民狂涌,是天赐的弄马与抢劫发横财良机。

但不是在北方毫无根基意起仓促动手的二龙山的良机,也不是大宋南北西三大寇的良机,只是对辽国处心积虑的沧北四军的良机。

辽东,也就是后世的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主要是大连及丹东。

东北,其肥沃的黑土地,丰富的资源,就不用多说了。

尽管此时的辽东远不是后世的那样人口多,开垦的田地多,但已经是辽国的粮食生产支柱基地,也是重要的冶炼、手工业、外贸及放牧区,汇聚着大量人口和财富,对辽国政权稳定存在的意义可想而知。

在这里负责耕种的人主要是渤海人、汉人,加一些不喜欢到处迁徙游牧,喜欢在农忙之余可享受悠然好处而定居一地的半耕种半放牧契丹人。

渤海人是中国东北地区东部和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土著,是唐朝时期,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高句丽移民为辅助,加各种政治原因而北迁的中原人等混和成的一类族群,被契丹人征服之前建有渤海国,征服之后也是辽属北方汉人、奴隶、战俘和流放辽国罪犯之地。

辽国一向对异族是采取强硬抑制打压态势的。

渤海人作为契丹统治下的正式成员,那待遇却仅比女真等杂胡强些,不用被契丹军玩打女真那样当猎物每年屠杀削弱,还比不上燕云地区的汉人的政治待遇高。

燕云汉人因为靠近大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