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玄幻魔法>兰若蝉声> 第一零七章 神盾切雷画霹雳 涌泉贯日引螮蝀(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零七章 神盾切雷画霹雳 涌泉贯日引螮蝀(下)(3 / 4)

历水陂。那么笔者为什么说它又叫西湖呢?前两节里我们曾经说过,古代的水体体量明显比现在庞大,所以现在的济南历下区,大半都被大明湖吞了。当时济南的治所放在历城,也就是现在的历城区,多半也是地理使然。历下在历城以西,所以当时的大明湖就是历城的西湖,古代起名其实就这么简单。在宋代大儒曾巩的文赋里,大明湖就被称为西湖。而大明湖这个名字,最早在金代才出现。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就在大明湖公园内。但是由于水体萎缩,现在的大明湖面积小得可怜,趵突泉也已经不在湖水范围内了。不过南北朝时期必然不是这般景象,此泉本名暴流,趵突应是后代文人改之,意同。《水经注》中曾提到此泉: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历城县志》曰: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殷雷。本作中关于暴流泉的描写,便是参考了古籍实景文献得来。

在上两节的末尾,我们提到了河浊济清的概念。济水,在古代是清流的代言词,它的两个分支又被称为大清河和小清河。河水自浊济自清,出自《唐诗》。今日由于黄河夺济,泥沙水大量填入,清河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古代黄河与济水也有很长的一段共用河道,为什么济水的下游还会保持澄清呢?只听说过清泾浊渭并入更加混浊的黄河,没听说过浑水之中分出一直清流,这事儿与理不通对吧。其实这道理还是通的,道理就在我们曾经讲过的的古代水文里,济河流经鲁中山区的时候地势渐高,它要爬坡。所以才形成了当时辽阔的巨野泽和梁山泊。鲁中山区可是杠杠的岩石地壳,在济水爬坡的这段过程中,泥沙都沉在了巨野泽里,向下游溢出的部分河床多石少泥沙,因此形成了清河。在本文当中特意提到,由巨野泽入海的这一段济水是最清的。我们以现代知识去笑话古代记载的时候,就要做到不但得其然,还要得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尽量生动真实的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这一章里,我们又是提到了庐山升龙霸,又是什么雷切,木叶白牙的,日漫二次元乱入严重。您别急,这些都是小料,用来窜起情节的。关注过本书简介的人应该还记得,我们要探讨木叶文化的起源,木叶章节不远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慢慢加料了。

但是本书的基本原则是,加料都要合情合理对不对。怎么忽然就弄出带电的玩意儿了呢?古人玩电吗?《说文》电:阴阳激耀也。《北堂书抄》说:电阴击辉耀。总之阴阳势差产生击电现象这种大概念,古人也是有的。而且古人的哲学逻辑本来就是万物分阴阳,本书在前文以霹雳解正负电荷,阐阴阳击耀,也非空穴来风。

在中国的考古史上有许多奇迹般的文物,比如带镀铬层的秦剑和勾践剑,比如周处墓里出现的铝制腰带饰片。镀铬,制铝,这两样东西为什么不能做,有什么关键问题无法解决?当然是电化学了。制铝其实特别简单,就是铝土矿碱溶过滤,脱水,最后电解。然而就是因为电解这一道工艺,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西方都无法成功提炼铝。

笔者曾经说过,考古实物为大。既然有实物存在,那就一定有制法。是否有古人可行的生电方法存在,答案是肯定的。很多专家都说古代无法取电研究电化学,那笔者只能说这些专家太“专业”了,其实多了解一些其他专业的知识也是有必要的。

在本作当中会提供一些取电思路,具体古人用的是哪一种完成的那些传奇工艺品,由于缺乏记载,我们已经不得而知。

本节的雷切装置,其实有一个通俗的名称叫做圆盘式起点机。是一种利用摩擦发电产生正负电荷的简单设备。不要看它只利用了玻璃摩擦的原理,只要转速快,就能产生瞬间的强电。为了带动玻璃盘的转动,我们之前已经在书中引入了我来也的连动绞盘自走设计。这就和我们在介绍侯风地动仪之前引入青魔手一样。定义最终的复杂的机械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