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玄幻魔法>兰若蝉声> 第一一四章 河神一曲歌旧事 花郎并蒂话别情(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一四章 河神一曲歌旧事 花郎并蒂话别情(下)(3 / 4)

实“今者,城壁夷平,其楼基尚存,犹高一匹,馀基上有井,世名易京楼,即瓒所保也。故《瓒与子书》云袁氏之攻,状若鬼神,冲梯舞于楼上,鼓角鸣于地中。即此楼也。”可以看出,北魏之时易京城已经被夷平了,可是本作中易京尚未平……不要急,时候未到。

说道《水经注》,我们前一回曾经讲过平原郡所君滩义士所辅的典故。在地理书里讲故事,这个所辅真得如此出众?当然不是。所辅入史主要是因其所救的,正是刘备的爷爷,刘雄。

刘雄与所辅的故事,是计入《后汉书》的,所以关于刘备的家世,其实没有那么难查。但是所有人都不愿意去打开这个盒子,实在是因为一本《三国演义》太深入人心,以至于中山靖王之后和皇叔的名头已经和刘备的人设完全嵌合在一起了。

族谱研究确实是历史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不能太教真。比如说,刘备的后人在五胡乱华时已经被诛绝了,但是今天的刘氏族谱,基本上都会上推刘备。西汉刘氏的正枝,也被王莽杀了个七七八八,今日刘氏多为刘交,刘秀后人。但是因为绝大部分刘氏认宗刘备,所以族谱多半也都能溯源到刘胜。而刘胜与刘备之间,各堂刘氏的族谱从十一代(平江谱)到十九代(台谱)不等。我们取比较有公信力的,整合过诸谱的相对权威版本,刘少卿著《刘氏新族谱》,刘胜至刘备十七代,刘备应是献帝的后辈刘胜(中山靖王)→刘贞(陆城亭侯)→刘昂→刘禄(漳侯)→刘恋(沂水侯)→刘英(钦阳侯)→刘建(安国侯)→刘哀华(广陵侯)→刘宪(缪水侯)→刘舒(祈邑侯)→刘谊(祈阳侯)→刘必(原泽侯)→刘不疑(丰灵侯)→刘惠(济川侯)→刘雄→刘弘→刘备。其实这个族谱一看就是伪谱,封地轮流转的这个继承方法,反正肯定不是大汉朝那时候的规矩。总结一下,根据历史事实和刘氏诸谱的实际记录来看,这都是一种精神溯源,而非实际谱系。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事情是写进《三国志》的,有假么?好,我们就来仔细说道说道这个《三国志》,这一段带裴注是这样的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裴《典略》曰备本临邑侯枝属也。)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刘备在三国志中任何其他地方都没有提起过中山郡王,能够记其出身的,仅此一处。《蜀书》与裴注《典略》有出入,此处本应存疑。为何不存疑?演义之功也。

有人说《典略》是魏史官撰,这是在贬低刘备。哎?这究竟是不是贬低呢?众所周知,刘胜是西汉王爷,而东汉刘秀出西汉诸刘旁支,与刘胜早出了五服。汉代关于皇族的计算是非常有规矩的,如果刘备是刘胜的后人,压根就没法自称帝胄。但是在隆中对里,诸葛亮还是认可刘备宗亲的身份,这其中便有些蹊跷。我们可以看到,《三国志》提刘胜的时候要加汉景帝子以别其西汉王爵的身份,但是《典略》却只称临邑侯,说明这是东汉的封爵。东汉确实曾经有过临邑侯的册封,虽然只是个侯爵,但确确实实是出自刘秀之后,按照此说,反而给刘备坐正了身份。东汉临邑侯的后代明显要比三百年前西汉那个生了一百多个儿子,后代又被王莽撸过一遍的刘胜血缘更加靠近汉献帝,而且靠得还不是一点儿。

这时候又有人说,临邑离涿州还有段距离,那么刘备出临邑又怎么会跑到涿州。好,那我们就拿刘雄来说说,刘雄曾任平原县令(《后汉书》),官至东郡范令(《三国志》),世仕州郡。如本作所述,东郡,平原,临邑,这三个地方是相邻的,都在黄河南岸,河济之间的狭长地带。很明显刘雄,刘弘世居此处,因为刘弘早死,刘备由寡母所携投了涿州。

以上两点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