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谋明天下> 第七百一十六章 悲歌(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一十六章 悲歌(3)(2 / 3)

城下的流寇”

副总兵转身去执行洪承畴的命令去了。

被亲兵护卫的洪承畴,来到了箭楼。

箭楼是城墙上面的最高处,大规模进攻开始的时候,箭楼是最好发起进攻的地方,但也是进攻方重点关注的地方,无数的飞剑会朝着箭楼而来,洪承畴选择到箭楼去指挥战斗,愿意冒着巨大的危险,无疑是想着稳定军心。

城墙上面军士发射的弓箭不是很多,城墙外面的喊杀声虽然很大,但进攻好像不是很激烈,很快,前来禀报战况的副总兵,也说到了城墙外面的流寇,没有拼死朝着城墙的方向冲锋,他们距离城墙还有一定的距离,可嘴里呐喊的声音很大。

洪承畴感觉到奇怪,难道说流寇仅仅是做做样子,或者说还有其他的什么谋略。

很快,洪承畴的脸色微微的变化,他开口询问副总兵,除开南门,其余的北门、西门和东门,是不是有动静,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除开南门,其余的城门目前都很安静,而且副总兵也安排了不少的军士驻守,流寇没有机会攻上城墙。

洪承畴的内心有些不安宁,他命令副总兵坚守南门、抵御流寇的进攻,尔后匆匆走下城墙,准备到其他的城门去看看。

朱仙镇之战惨败之后,洪承畴对流寇的看法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他不再轻视流寇,每一次的战斗都是竭尽力,就算是流寇小规模的进攻,他也会力应对。

正是这种谨慎的态度,让洪承畴屡次击败攻城的流寇,护卫了开封府城。

跨上战马的时候,洪承畴对着身边的传令兵开口了。

“你们马上到东门和北门去看看,若是发现什么异常,迅速禀报。”

十多名传令你迅速扭转马头,朝着东门和北门的方向而去。

拉起缰绳的时候,洪承畴略微思索了一下,对着留下的五名传令兵开口了。

“留下一名传令兵在我的身边即可,其余人部到营房去,命令营房里所有的军士,做好一切的准备,一旦命令下达,他们必须要参与作战。”

四名传令兵扭转码头离开,正准备夹起马腹出发的洪承畴,想到了什么,他对着前方不远处的亲兵队长挥挥手。

“你马上去巡抚衙门,告诉高大人,流寇已经有近两个月的时间没有发起进攻,这一次的进攻一定是精心筹备的,妄图一举拿下府城,我们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组织城内的百姓参与作战。”

天边已经出现一丝亮光。

乌黑的炮膛已经对准了西门的城墙和城门。

开封府城的城门,甬道早就被堵住了,就算是轰炸了城门,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军士面对的是堆积如山的石块,短时间之内根本无法清理。

所以说,红夷大炮的主要目标,还是城墙上面的军士。

掌控红夷大炮的军士,不用张东涛担心,十名负责发生炮弹的军士,都是从登莱新军之中抽调的最为精锐的军士,他们弹无虚发。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眼看着卯时就要到了。

张东涛突然感觉到了紧张,进攻开封府城之前,他给闯王李自成提出了建议,采用围三阙一的战术,也就是重点包围南门、西门和东门,北门方向不要部署多少的军士,给城内的明军留下一条逃跑的路线,这样义军军士攻入城池之后,遭遇到的抵抗要薄弱很多,毕竟义军的最终目的是攻陷开封府城。

闯王李自成同意了张东涛的建议,在北门几乎没有部署多少防御的兵力。

开封府城的富庶,用言语是无法形容的,如果义军攻陷了开封府城,必定能够得到大量的补给,而且占据了开封府城,意味着义军迈出了掌控中原最为关键的一步。

内心里面,张东涛对吴宗睿的决定,还是有不理解的地方,为什么纵容李自成和罗汝才部的力量壮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