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大明皇弟> 第一百三十章云台议政定方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章云台议政定方针(3 / 7)

里面也诞生的更多的学科,专业越分越细。

如今的官员和公务员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靠着四书五经就可以管理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这完全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如果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跟不上形势,那样会出大问题的。皇帝朱载康做太子时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登基之前就已经下定了改革的决心。有人说他拿掉严党,是一场皇帝一朝臣,这其实对朱载康是种误解。即使是严嵩没有结党营私,洪宪皇帝也会把他换下去的,因为这些老派的官员,已经跟不上发展形势了。

从弘治十八年开始,齐王朱厚炜就一直在进行不断的改革,打造一个新的政治体制。实事求是的讲,目前的大明帝国在政治结构上是一个立宪君主制外衣下的专制政体国家,或者叫半专制国家。在这个国家中,传统贵族阶级仍然居于领导地位,读书人依然可以通过科举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只不过,考试的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儒学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科学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同样,新兴的资产阶级也有一个上升的通道,那就是通过帝国议会以各种形式参与意义上加入了统治阶级行列。当然,他们只是名义上的加入了这个行列,齐王在起草宪法时,对这些人的权力做出了防范,早早的就拿出如《反垄断法》等法律条文,对资本家进行管理,他绝对不会让资本控制这个国家的,除非是皇家或国家之本,至于以后会怎样?他管不了那么远。

总之,后来有研究大明史学的砖家叫兽总结齐王所打造的大明帝国新的政治格局,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照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国家。即使是这样,这些嘴炮也承认虽然大明帝国在最初建立时具有行政结构上和政治体制上的半专制主义特征,但是随着大明社会迅速由农业形态向工业形态转变,人口流动大幅度增强,各邦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等融合不断加强,那此加盟的邦国各种分离主义因素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环境,帝国的行政结构在日后出现了向中央集权主义的缓慢转变。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华夏的大一统。

而工业化引发的社会政治力量的多元化趋势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民主思想的进步等,也促使帝国政体由半专制体制向议会制迈进,但这一进程相对和缓,可以称作一种“悄无声息的议会化”。所有人都认为,正是这一时期的改革奠定了正德以后五百年的相对稳定,把中华文明圈扩大到世界各地,因此,有良知的史学家认为这种制度在当时是最合适的。

……

建极殿后的云台是一处三楹小殿,与乾清宫仅隔着一道乾清门,平日里有什么要紧事,皇上便在这里接见大臣。这天辰时刚过,只见云台里坐了三个人,御座上坐的是皇上朱载康,胡宗宪与太子朱翊钧打横坐在两侧。

胡宗宪看完葡萄牙使馆发回来的电报,欠欠身子,抚了抚长须,说道“陛下,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臣建议皇上立即下诏,向西班牙王国放贷!至于抵押吗?就以西班牙在海外的殖民地巴西做抵押。”

皇帝眼睛里精光一闪,微笑着问道“哦!这么说,胡爱卿你觉得应该放贷!”

“对,必须放贷。”胡宗宪冷浸浸的眸子一闪,徐徐解释道,“这有两个好处,第一是让我们的大明龙元更加国际化,把龙元的影响力扩大到欧洲。目前龙元是和黄金挂钩的,将来我们要逐渐把龙元变成一种信用货币。接受龙元的国家越多,影响力就越大。这是其一,其二,奥斯曼帝国过于强大了!地中海地区的武力失去了平衡。这对我们没有好处。“

说着,他拿出一份文件,双手捧给皇帝,继续陈述,”根据情报司的报告,奥斯曼与西班牙签订和平协议后,下一步打算进攻波斯王国,向亚洲方向发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