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都市言情>战斗在魔法世界> 第287章 名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7章 名剑(3 / 3)

,同时伴随着基层士兵的底层化、贱业化。

当然,这句话是民谚,也就是普通山村的生活准则,是从底层百姓视角总结的规律。

实际上呢,无论文武,农业社会的上升渠道都非常狭窄。读书真要出成绩,起码也得是殷实地主人家才有希望。

真正的寒门是没多少机会的。农民只是直观地总结了自己对文武两途第一门槛的评价。至于后面哪条路门槛高,哪条路还有更多、更无奈的门槛,靠农闲听戏来了解世界的农民想不到也不会去想。

以今天的视角和标准来看,古代农业社会的基层处于半野蛮、半失控状态。在基层,暴力是非常通行的利益分配因素。

县里能动用的有训练武力不过是几十上百人,十几个能打、有训练的汉子已经可以通过潜规则霸占很多资源了,比如水源,比如特产贩卖权,比如新开垦土地。

如此对比,和古代“武”途相对应的现代职业应该是“商”,即在政府、在体制之外获取日常经济资源。

和“文”对应的则是考大学,读书,拼学历,为将来打工一个好敲门砖。如此说来,穷文富武(商)对于今天的基层民众来说依然有意义。平民子弟靠读书,富家子弟有从商的本钱。只是今天的社会机会多,上升通道(中层以下)比较通畅,各种资产在不同行业之间可以通过市场自由转换,所以文武(商)之途没有那么明显。

最后,还是前面说过的原则。这个谚语是对最基层民众说的,是他们用来描述各种职业最基本门槛的。一旦你过了这个门槛,后面的事情就和这句话关系不大了。

学武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学武得吃肉,必须摄入动物蛋白,清末民初的几个著名武师,先不说功夫如何,家里都是大地主,只有地主才吃得起肉,穷人连粮食都不能管饱,怎么吃得起肉?别说吃不起肉,中国有句谚语,“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如果不干重体力劳动,干饭都要省着吃,好不容易吃顿饱饭,打一个时辰拳,肚子又空了,连下一顿饭在哪里都不知道,怎么习武?

其次,练武需要大量的时间,终日打熬筋骨这句话不是随便说的,站桩,打木人,对练都需要时间,要想在武术格斗上练出成色,绝对不是你练几分钟学个招式就可以的,而对穷人来说,自己还要下地干活,累个臭死,将就着读书还行,哪里还能做同样消耗体力的格斗训练。

到了这个世界,学习法术,更是如此。

冥想,消耗法力,然后再冥想,再消耗。

这需要消耗的食物、补剂以及一个活生生的劳动力,使得底层出身的年轻人,想要上进,起码要付出十倍八倍的努力了。

练武需要大量的时间,终日打熬筋骨这句话不是随便说的,站桩,打木人,对练都需要时间,要想在武术格斗上练出成色,绝对不是你练几分钟学个招式就可以的,而对穷人来说,自己还要下地干活,累个臭死,将就着读书还行,哪里还能做同样消耗体力的格斗训练。

年轻人,去搬砖一天都能赚几百,何必自己遭罪啊。

学文只要有书有笔,孩子聪明,记忆力好,就能博个出身,学武没有名师,练错了都不知道。史进开始学武,找了几个武师,结果都是半吊子,被王进一棒打到,柴进家里养了一群教头,碰到林冲,才知道都是怂包。这是巨大的沉没成本,穷人自己吃饭都难,养个武师更不要说。

就是学文安全得多。穷人一家几口人甚至几代人,勤扒苦作,能供养一个聪明的孩子读书,这样的孩子叫读书种子,一家人的希望都在这个种子身上,一旦要是夭折了,全家几代人辛苦白费,而学武从军,是有很大风险的,所以穷人不敢学武,富人不然,能生养几个孩子,个个能够保证充足饮食,就算是万一阵亡,也能保证香火延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