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书屋>历史军事>康佑四十二年> 三十一章 皆为利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十一章 皆为利往(1 / 2)

四月初五。

平川城作为南霈的帝都,无论从布局规划,还是占地面积来看,那都不是其余州府所能相提并论的。除了皇城以外,共划分为九十九个坊间。

沈家作为南霈境内兴盛百年的名门望族,朝廷中枢又占据要职,可谓多受荣宠,其宅邸自然也是极尽奢华,坐落于平康坊中。平康坊毗邻皇城,坐车的话,盏茶时间就能到。

这日雨霁云轻,惠风和畅,沈宅内外一片祥和融乐,赶逢休沐,在家主沈元的主持之下,开办了一场家宴。

沈宅面积甚广,除去廊房阁楼,厅堂议殿,还有一片园林,植有数十亩的翠竹。

沈元年逾五十,头发花白,却是身强体健,精神奕奕。此刻坐于案前,闭目阖眼,任凭风声穿竹,燕鸣水淙。想他年轻时,也是英姿勃发,丰神秀朗,一手文章响彻南霈文坛。朝廷六部尚书的职位,一一皆有履历,否则也不能轻易领衔中书省。若不是太子监国理政,他是不会激流勇退主动辞官的。

抬眼看向末席,一个是他的独子沈故,还有一个是他二弟的长子沈牧。二人都是太子府詹士,在年轻一辈中,是最有出息的。沈故沉稳雅重,行事周全,眼界开阔,作为少主,是众望所归。而沈牧极负才华,胸有韬略,有其父之风。想到未来可期,沈元的脸上不免挂起了笑容。

“故儿,牧儿,近来我霈国发生的军政大事,你们作何看法?”

听到家主垂问,在场的所有沈氏族人,全都停下了饮宴,就连奏乐也一并停下。大家知道,今天的宴会将开始正题。

沈故作为少主,自然要先回答。只见他咽下口中的酒菜,连忙起身行礼,说道“启禀父亲,不知问的是哪一件?”

沈元呵呵一笑,说“你想说哪一件?”

沈故停顿了片刻,回答“那便说南北通商开埠一事。东乡侯与北霈侍中所议,将在钦州沿岸开设十六个商埠,其中普通民用之资,不用赘述,盐铁军械是首要之事!”

沈元点头,并未吭声,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儿以为,盐铁之利丰厚,于我沈家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收入。我们应当开设专门的商号船队以及车队,同时相应减少客栈酒楼的开设,将裁撤出的人手投入进盐铁贩卖当中。但军械和粮食,我沈家不可触碰。”

“为何?”

“兵部一直都有削减各个世家私兵的意图,但因为惧于士族联合,便雷声大雨点小。但若购进战马或者出售兵器,性质则会不同,私兵本意是在维护封地治安,一旦装备军队,将会有佣兵割据的嫌疑。陛下可以容忍世家占据财富和人口,但不会姑息世家发展出军队。”

沈故的话,在场的人都深以为然。几十年前,南霈的隆州曾有个张氏一族,不仅富甲一方,更是养了一支人数有三万之多的军队。先永王轩辕栐还是太子的那会,便断言张氏迟早叛乱,果然不出所料,在安乾二十四年,联合南蛮,称制自立。虽然很快便被镇压,但却因此在南霈皇室的心中留下了隐患。即使各个世家主动削减私兵数量,但两代皇帝的顾虑一直都未消除过。

“牧儿,到你了。”沈元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谈论太多。

沈牧起身,将衣袍整理妥帖,先看了看沈元,又看了看沈春夜,说道“兄长既然说到通商,那么便说嵥使来和之事。”

“众所周知,嵥地多贫瘠,粮食一直是制约他们进军作战的关键。此次来平川,我猜测,一是要撤军和谈,二便也要提议通商。而通商重点,必会在于向我国购买粮食。牧儿以为,陛下轻易是不会答应的,除非能说服嵥国用他们的弓弩锻造秘技来换。我军甲胄大都轻薄,一是锻造技术难以大量出产便于作战的重甲,二是铁矿储量不多,所以每每与嵥作战,遇到弓弩多会伤亡惨重。若是能说服嵥使,那么两国通商便水到渠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